自称居士拟香山,只影江湖得暂闲。大隐可能追褦襶,小亭聊欲对孱颜。
持杯有月同歌舞,策杖无人共往还。闻道修篁解新箨,密遮门径不须删。
次韵学士兄见一亭 其一。唐代。沈与求。 自称居士拟香山,只影江湖得暂闲。大隐可能追褦襶,小亭聊欲对孱颜。持杯有月同歌舞,策杖无人共往还。闻道修篁解新箨,密遮门径不须删。
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政和五年进士。历官明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荆湖南路安抚使、镇江知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枢密院事。著有《龟溪集》。 ...
沈与求。 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政和五年进士。历官明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荆湖南路安抚使、镇江知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枢密院事。著有《龟溪集》。
题李三书斋 崇嗣。唐代。陈子昂。 灼灼青春仲。悠悠白日升。声容何足恃。荣吝坐相矜。愿与金庭会。将待玉书征。还丹应有术。烟驾共君乘。
再用前韵二首。宋代。吴潜。 不假焦仙把酒喷,须臾澍雨若翻盆。官应可了劭农事,天岂终悭及物恩。无复绝粮忧鲁叟,何须进食念王孙。只愁撩得秋声动,老客他乡易断魂。
次韵刘南伯二首 其一。宋代。王之望。 晓来庭竹碎秋声,令我思君重怆情。三画当年曾擅价,五言今去合知名。赋归已荷因风寄,酾藇终期对月倾。但愿官军破骄敌,不妨淮海寄馀生。
戊申七夕社集万伯文园亭。明代。韩上桂。 七月七夕云无阴,遥望银河深不深。牵牛住轭非无意,织女停梭会有心。流光荏苒含雕户,芳沼平涵堪共溯。怪石如从槎上来,危桥似可空中度。十二栏干曲曲低,个中豪客尽能诗。虽无天上鸳鸯锦,剩有人间懊恼词。
次黄侍讲赠陈性初诗韵。明代。宋濂。 忆昔游虎林,年壮已非冠。旅食叹酸辛,敢望诸侯传。捉衿肘已露,纳履踵成穿。甘从原思贫,耻学毛遂荐。薢茩丹丘生,文采超众彦。精魄更蔚庞,雏展垂天翰。每逢罗浮春,含笑解貂换。列饮杏花阴,吹笛侑羹献。微酣双耳热,谹议层叠见。弘深剧王霸,险诡杂神幻。踏月或起舞,留连过夜半。恒思酒星临,手不离璧散。忽骑东海鲸,归餐赤城饭。于时海大鱼,鼓鬛正湍悍。飓风挟洪涛,漂没无泮岸。手操丈二矛,欲刺忘身贱。指麾集群渔,蓐食待东旦。更陈清海策,衔袖书一卷。大言惊众听,读者洽背汗。九阍不可通,志士徒扼腕。因作山水游,所幸脚力健。酒经七家笺,诗囊五采烂。走马过粤郊,看花入荆甸。醉余两齿豁,双雕伤一箭。湘流去洗耳,杳不闻治乱。自余湖堤别,久矣踪迹判。秦淮诧再聚,何异箴得线。示我诸遗篇,令人忆东观。襄阳耆旧亡,文园白日晏。袭之如殷彝,夙夜宜绻绻。
答潘子迁用韵。明代。郑学醇。 翩翩青苧带风斜,绿酒红亭不待赊。邂逅喜深还赋别,倦游人老更辞家。瑶空欲堕歌中雪,綵笔犹悬梦里花。烟水苍茫孤棹远,酷怜秋色满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