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北平人,字继本。李士赡子,少以诗名。顺帝至正十七年进士,授太常奉礼,兼翰林检讨。元末兵乱,隐居不仕。河朔学者多从之,以师道尊于北方。入明,曾出典涞水、永清县学。有《一山文集》。 ...
李延兴。 元末明初北平人,字继本。李士赡子,少以诗名。顺帝至正十七年进士,授太常奉礼,兼翰林检讨。元末兵乱,隐居不仕。河朔学者多从之,以师道尊于北方。入明,曾出典涞水、永清县学。有《一山文集》。
忆王孙八首 其四。清代。奕绘。 韵珊黄子学心余,年少词坛推大巫。胜国春秋直笔书,好工夫,写出悲欢似画图。
彩云归。近现代。陈匪石。 疏钟坠响破烟霏。画屏开、几曲峰危。当霁天、万木如张盖,樵径引、草色侵衣。闲中听、乱莺娇啭,每双柑自携。隐现蛎墙,遥指地胜人稀。何期。霜斤到处,好风光、过眼疑非。石泉泪涌,相向呜咽,诉与斜晖。最不堪、空潭照影,倦鸟三匝无栖。云关外,犹有残僧月下寻诗。
感寓 其十九。宋代。王称。 元精格至理,寂感通幽明。造化虽甚微,焉能外吾形。飞霜激齐台,振风扬楚庭。庶贱尚复尔,况与至道并。圣功极中和,二仪为清宁。缅彼归昌音,何时复来吟。
四柳树纳凉。清代。谢兰生。 人心屈平旦,清气纳灵府。一夜澄其源,百毒不敢侮。长日困炎蒸,午夜息熏煮。专心盼黎明,终宵不徂暑。初阳露血殷,高岸束墙堵。大鱼入敝笱,那得不跋扈。稍喜三汊河,未离四柳树。展席随阴凉,瞬息徒三五。其上枝叶疏,穿林漏飞炬。其下蝼蚁攒,剥肤先噬股。欲静反扰攘,自辰逮中午。蕴隆叹虫虫,无计与之拒。玉池傥生肥,甘露自咽吐。养其元冥根,庶俾热肠愈。
上林殿院次公 其八。宋代。徐积。 两人外迹本相疏,何故孤孤为病夫。未报已惭公面目,有情顾入我肌肤。将身荷负嫌躯小,引臂镌镕要骨粗。尽力吟哦吟不尽,此时寒雨满淮湖。
题蔺相如庙。南北朝。王寂。 应怜赵弱不能国,天赞此老裨时君。按剑不屈秦天子,回车岂畏廉将军。区区太子徒见慕,奄奄诸辈复何云。名重泰山成底事,一科蓬底觅孤坟。
和方虚谷上南行十二首 其三 过南山。元代。陈栎。 南山得宣平,名字可千载。世无死仙人,花瓢今定在。家山有此逢,何必跨瀛海?下视白云衣,苍狗须臾改。
雪晴偶兴因以成篇。明代。刘基。 玄云四垂天黯黮,大野苍茫飞雪糁。北风刮面利如刀,海气昏昏迷远览。若华东光封密雾,北屋无烟色悽惨。天姥沈阴禹穴闭,扶胥海涛浑不撼。愁埋朱凤入杳冥,冻缩赤蛟深坎窞。猿狖哀号咽岩谷,鸿雁惊啼乱葭菼。壮士金戈铓锷凌,将军玉帐旌旗黪。师徒百万尽熊罴,幕下从官皆燕颔。马蹄蹴蹋坤轴震,夜半入蔡何人敢。苍山野客拙且懒,旅舍萧条坐无毯。顽童汲井十指直,稚子敲冰两髦髧。今朝出日照梁栋,楼外远山皆菡萏。初惊急溜泻源泉,渐看县澌挂旒紞。那无美酒洗胸臆,空有新诗吐肝胆。先人敝庐松柏在,墙角早梅应可揽。蝮蛇张鳞虎掉尾,平地倏忽成窊埯。藩阃官曹厚禄食,忍以黔黎为醢醓。天民日望天爱怜,破瓦颓垣最悲憯。农家齐仰二麦成,且喜土膏滋九坎。清晨树上啼布谷,柳下碧波漪澹澹。安得扁舟泛五湖,莫使中心攒百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