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红妆玉箸寒,清秋银烛对阑干。无情最是它乡月,不就仙郎掌上看。
寄慰元美 其二。唐代。李攀龙。 少妇红妆玉箸寒,清秋银烛对阑干。无情最是它乡月,不就仙郎掌上看。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读齐威王烹阿大夫事有感。明代。王绂。 齐国能强理若何,因封即墨与烹阿。唐虞举措无过此,天下那消赏罚多。
夏日田家杂兴 其二。明代。邱云霄。 柳外莺声度翠微,轻裁白苧试新衣。深山岁月凭开落,浮世犁蓑无是非。江色净涵林气薄,雨光留湿石苔肥。青藜何处归来晚,满地月明乌鹊飞。
渐黄昏怨梅疏笛,飘零花片重数。辘轳先听薰风转,门掩翠阴前度。
今更误。纵觅得、枝头青子还迟暮。流红漫溯。恁断索银瓶,泪铅金井,空惹坠欢古。
摸鱼儿 五月廿五日,重过故潘园,女道晖殇后一日也。清代。陈洵。 渐黄昏怨梅疏笛,飘零花片重数。辘轳先听薰风转,门掩翠阴前度。今更误。纵觅得、枝头青子还迟暮。流红漫溯。恁断索银瓶,泪铅金井,空惹坠欢古。闲池馆,多少红吟绿赋。遗香罗袜尘土。思量竟是无花好,随意野桥烟圃。天也妒。总不把、斜阳小驻留人渡。浮生太苦。悄一似秋莲,无人解道,春恨早分付。
杂言送黎六郎(寿阳公之子)。唐代。韦应物。 冰壶见底未为清,少年如玉有诗名。闻话嵩峰多野寺,不嫌黄绶向阳城。朱门严训朝辞去,骑出东郊满飞絮。河南庭下拜府君,阳城归路山氛氲。山氛氲,长不见。钓台水渌荷已生,少姨庙寒花始遍。县闲吏傲与尘隔,移竹疏泉常岸帻。莫言去作折腰官,岂似长安折腰客。
宣文阁上危夫子,日侍经筵眷遇优。祗阅秘书供御览,旁求遗籍赞皇猷。
琅琊南渡终承晋,昭烈西征亦继刘。公论自存千载下,圣人直笔在春秋。
危太朴以经筵检讨奉诏求故宋遗书作诗赠之 其一。元代。岑安卿。 宣文阁上危夫子,日侍经筵眷遇优。祗阅秘书供御览,旁求遗籍赞皇猷。琅琊南渡终承晋,昭烈西征亦继刘。公论自存千载下,圣人直笔在春秋。
赠莲花洞僧二首。宋代。董嗣杲。 山枯叶落晴纷纷,莲花洞前流水分。流水自送夕阳去,洞上白猿啼白云。
浣沙溪(四之一)。宋代。周邦彦。 日射欹红蜡蒂香。风干微汗粉襟凉。碧纱对掩簟纹光。自剪柳枝明画阁,戏抛莲菂种横塘。长亭无事好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