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英雄馀恨在,怒涛惊浪日摏撞。有天肯与仇同戴,无面能看主再降。
烈士深悲甘蹈海,中原不复竟如江。君王莫罪风波恶,应是憸人解覆邦。
厓山大忠祠 其四。唐代。文徵明。 千载英雄馀恨在,怒涛惊浪日摏撞。有天肯与仇同戴,无面能看主再降。烈士深悲甘蹈海,中原不复竟如江。君王莫罪风波恶,应是憸人解覆邦。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游鹤林寺。宋代。俞德邻。 步屧叩禅扉,春山碧四围。天高黄鹤远,仙去杜鹃非。拂石云生袖,扪松雾湿衣。几生通佛性,一昔遂忘归。
昆仑关。近现代。邱清泉。 岁暮克昆仑,旌旗冻不翻。云开交趾地,气夺大和魂。烽火连山树,刀光照弹痕。但凭铁和血,胡虏安足论!
过子陵滩题僧舍壁。宋代。赵鼎。 山水莽回互,转眄图画间。念此清绝地,昔人所盘旋。舟子相叹嗟,示余子陵滩。有台出山半,藤萝蒙藓斑。缅想建武功,用人及茅菅。躐取汝颍士,列宿枢极环。中有贫贱交,客星犯帝关。其能荣辱之,但及平生欢。志愿乃有在,归欤一渔竿。高风邈千载,独立谁跻攀。山僧本何知,结屋临清湾。笑谓舟中客,何为争崄艰。权门有遗啄,造请无寒暄。嗫嚅到童仆,俛仰惭衣冠。所得谅几何,赩汗流面颜。偃鼠不过饱,鹪鹩亦求安。子能了此义,分子一席闲。
莲花寺秋感。清代。姚椿。 佛镫照客梦,秋气空人心。不历世味艰,安知禅定深。轮蹄滃余壒,钟磬生曾阴。孤花明寒衣,清诗调王琴。肃肃霜下羽,槭槭风间林。归思一以驰,君听空外音。
望海潮 徐州。近现代。周岸登。 云沈芒砀,天低淮泗,雄藩自古徐州。山暝断蛇,台空戏马,王图霸气全收。雕鹗阵盘秋。问逐余秦鹿,谁是英俦。戍鼓声中,落鸿霞外,见黄楼。中权扼锁咽喉。有三军辫发,上将兜鍪。丝管夜阑,旌旗昼静,连营坐拥貔貅。琴客最风流。想射堋分的,筝队飞毬。醉指东南半壁,谈笑看吴钩。
读颍公清风集 其三。宋代。司马光。 佳城郁郁閟英灵,幸有文章见典型。开卷未终双袖湿,目前彷佛对渊庭。
秋夜燕山旅舍偶成寄林致和。元代。王冕。 花漏无声海月阴,小窗灯火夜沈沈。出师表动英雄志,征伐书移慷慨心。边塞雪深迷小草,关河秋老见乔林。不须更论江南事,击剑长歌且漫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