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天在水,平湖净于席。安得谪仙人,来听君山笛。
潇湘八景 其二 洞庭秋月。唐代。文徵明。 月出天在水,平湖净于席。安得谪仙人,来听君山笛。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未试即事杂书 其三。宋代。柳子文。 万户争看榜,三年此一开。异时千载遇,此日四方来。价重连城璧,珍逾羽化杯。山梁欣有获,置网岂须媒。
次韵李德升老堂 其二。唐代。吕颐浩。 野堂岂意题佳句,强欲赓酬愧续貂。闲适更须驰厩马,访临无惜过溪桥。秋风南浦观垂钓,落日东山伴采樵。此乐有时惊自得,泥途何必羡烟霄。
偈六十九首 其五十三。宋代。释道宁。 毗卢影里,般若光中。互为主伴,法界融通。白云片片,帝网重重。形分万派,月印寒空。道人活计,古佛家风。自他兼济,无功之功。高著眼,莫狐疑。卷舒自在,今正是时。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献诗。
和裴司空即事通简旧僚。唐代。张籍。 肃肃上台坐,四方皆仰风。当朝奉明政,早日立元功。独对赤墀下,密宣黄阁中。犹闻动高韵,思与旧僚同。
君山。宋代。史隽之。 酾酒临江望石湾,松风引上白云关。潮吹海雨来无际,帆遂天风去不还。千仞振衣聊遣兴,一江如带敢偷闲。老怀抚事偏多感,莫拮中原几点山。
夜归值雨。明代。顾璘。 沉沉城郭近,咫尺路行难。静夜千山雨,长林二月寒。石泉惊马住,野水溅衣残。未睹明蟾色,何因厚土乾。
望仙门。宋代。晏殊。 玉壶清漏起微凉。好秋光。金杯重叠满琼浆。会仙乡。新曲词丝管,新声更飐霓裳。博山炉暖泛浓香。泛浓香。为寿百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