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尘月落夜苍苍,还见枯桐下井床。病里秋风惊已至,坐来寒漏不禁长。
疏萤时映青灯灭,短发初沾白露凉。鸿雁不知年岁恶,满天萧瑟自南翔。
新秋夜坐。唐代。文徵明。 空尘月落夜苍苍,还见枯桐下井床。病里秋风惊已至,坐来寒漏不禁长。疏萤时映青灯灭,短发初沾白露凉。鸿雁不知年岁恶,满天萧瑟自南翔。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题米元晖吴兴山水横卷。宋代。范成大。 道场山麓接何山,影落苕溪浸碧澜。只欠荷花三十里,橛头船上把渔竿。
寓精严寺次程伯来与秦景容郎中同游诗韵。明代。郑潜。 平生志湖海,亦复慕林泉。驱车太行路,古道何盘盘。北走穷乌桓,滦京俯长川。南游涉交广,瓯越遂幽閒。紫霞绕吾庐,寒玉鸣我前。清净谐道心,空明契僧诠。由来高世士,脱屣山水间。先鞭愧吾友,入幕芙渠鲜。拂衣憩林下,似有三生缘。程子雅高和,临风写烦悁。不辞竟日留,翳景欲忘旋。嗟我三载后,感慨犹千年。卜庐事先陇,愿老浔湖边。
早春闻笛。元代。马臻。 万里南州客,离家又一年。春回苜蓿地,笛怨鹧鸪天。趁日裁乌帽,寻人卖马鞯。归心忧赋役,负郭幸无田。
饥民行。清代。崔旸。 蒙裾复辑履,饥民卧道旁。不食问几日,欲语泪千行。去年河水涨,河西秋稼伤。严冬寒且饥,老幼多死亡。残喘延至春,乞食来此方。昨日过朱门,瓜牙如虎狼。今朝叩蓬户,十家九绝粮。命已悬旦夕,恨不死故乡。低头不复语,面目色凄凉。欲救无寸柄,徘徊空断肠。
小阑干。清代。沈岸登。 桃门倚笑去年情。叶底最娉婷。杏靥羞红,梨腮怨白,柳眼更输青。残脂断粉无寻处,花信总飘零。愁见幽窗,一丛寒玉,霜箨捲风声。
既过曾居因访刘茂实秀才是日明叔同出恨仲威不至。宋代。赵蕃。 官身肯听俗,人事直强亲。开窗对脩竹,笔墨得具陈。俗子有时来,挥去防怒嗔。相看久不厌,陈子清且真。昨宵一雨馀,村村农事新。我亦思驾言,出门免冲尘。是邦亦有园,以鸟视其人。宁从穷巷居,鸡犬喧四邻。刘君方授徒,曾君说人伦。室屋不寻丈,猗猗几长身。未嫌酒杯薄,政爱茗椀醇。曾君索我诗,出语愧逡巡。烦君隶书题,笔意堪嗣秦。春游有如此,省费能全神。但恨子胡子,招要不能频。
李翰林。唐代。徐夤。 谪下三清列八仙,获调羹鼎侍龙颜。吟开锁闼窥天近,醉卧金銮待诏闲。旧隐不归刘备国,旅魂长寄谢公山。遗编往简应飞去,散入祥云瑞日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