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望烟波阔,登台气象高。风声低雁翅,海色上僧袍。
红日当朝见,鲛人闻夜号。平生有怀抱,行坐总成劳。
登西台。唐代。释今无。 入望烟波阔,登台气象高。风声低雁翅,海色上僧袍。红日当朝见,鲛人闻夜号。平生有怀抱,行坐总成劳。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凉欺羽扇,风生蕲竹,秋意渐满院落。商声又过梧桐井,还误剖瓜佳会,泛槎仙约。
谩忆中庭儿女夜,几笑语、花楼欢乐。尚认得、织女桥边,半是旧乌鹤。
八归 其一 庚辰七夕,与卫立礼同用此调。元代。邵亨贞。 凉欺羽扇,风生蕲竹,秋意渐满院落。商声又过梧桐井,还误剖瓜佳会,泛槎仙约。谩忆中庭儿女夜,几笑语、花楼欢乐。尚认得、织女桥边,半是旧乌鹤。何事明河影下,佳期如许,暗抱一襟离索。箭壶催梦,枕屏移恨,是青春行客。对良宵感旧,鬓发萧萧叹潘岳。阑干迥、翠帘休卷,待到更深,啼螀声又作。
外舅挽词。宋代。范成大。 幽介联昏援,门阑阅岁更。方欣承燕几,何意写铭旌。笑语犹寻梦,恩勤已隔生。情伤到深处,有泪不胜倾。
赠张道圣。宋代。洪刍。 曲江忠荩蔼前修,晚岁差池恨未休。鼻祖声名高岭海,耳孙诗礼尚风流。眼中韶石还家梦,客里西山脱叶秋。示我开元馀翰墨,怀贤抚事却成愁。
寄张明德。元代。郭奎。 我忆张公子,新诗句句工。盛唐兼汉选,大雅振王风。光莹琼瑶并,文章锦绣同。朝阳鸣彩凤,白雪被焦桐。掷地声如石,凌云气若虹。少陵思杜曲,小谢赋江东。况与诸家异,当为一代雄。相知惭谬拙,莫惜启愚蒙。失意惊蕉鹿,因书托塞鸿。右军如见说,飘泊似飞蓬。
清平乐(再次前韵)。宋代。周密。 晚莺桥噎。庭户溶溶月。一树湘桃飞茜雪。红豆相思渐结。看看芳草平沙。游鞯犹未归家。自是萧郎飘荡,错教人恨杨花。
宿延陵昌国寺书于上人房二首 其二。元代。萨都剌。 东风吹水碧粼粼,雨过村村野色新。小艇延陵庙前去,荇花开尽野塘春。
泛舟西湖 其二。宋代。刘攽。 懒意适自强,旧游疑触新。如从剡溪客,忽晤武陵人。钟磬高低寺,渔樵来去津。凉风水云合,天半是鱼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