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泊头登岸入山喜尹澜柱铨部拿舟而来次韵二章 其一

从泊头登岸入山喜尹澜柱铨部拿舟而来次韵二章 其一朗读

此间何事最相宜,不到仙山总未奇。万里高怀浮海得,三峰天路看云移。

易寻药草供方术,难得秋光惬梦思。丰采文章高宇内,却从丹井订幽期。

释今无简介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释今无朗读

古诗从泊头登岸入山喜尹澜柱铨部拿舟而来次韵二章 其一相关作品

月底云楼一水湄,天光湖色两琉璃。樽前更坐清风客,笔下争翻白雪词。

物外骨毛应自爽,世间笑语不容追。千年庾亮胡床后,此兴今人亦未衰。

我留鸢跕外,君住雁回边。

走仆行千里,敲门授一编。

日落窗中坐。

红妆好颜色。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山水引归路,陆郎从此谙。秋茶垂露细,寒菊带霜甘。

台倚乌龙岭,楼侵白雁潭。沈公如借问,心在浙河南。

借婆衫子拜婆年,监木匙挑不上禅。扶起玉龙轰霹雳,明星犹在九重天。

四朝出处久亲依,共上青云更复谁。里室相邻同晏卜,庙堂曾忝奉萧规。

恩荣过分知难报,忧患频经觉早衰。一意待公还宰席,放归箕颍养癃疲。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