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竹淇园大参

送竹淇园大参朗读

八座风云拥去旌,丰碑千载石羊城。岭南紫气迎秋色,天上黄河过客情。

绛节易高金阙梦,瑶台暂拾玉芝行。旧时琴鹤仍留别,典向人间为远程。

释今无简介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释今无朗读

古诗送竹淇园大参相关作品

好竹平生志颇坚,谁知岛上有淇园。

溪边六逸李太白,林下七贤杨巨源。

尽把夷齐许后身,荐贤当日果何人。山中宋史人希见,元是忠斋也宋臣。

我不疏君君自疏,此君于我定何如。中庭明月常常在,卷地风来不扫除。

春雨路易乾,雨止即可行。

梅花落无余,兰芽亦已生。

到今犹未赋还家,时节匆匆易岁华。增我怀思宵半月,滞人归梦客边花。

终非故土情何恋,便不天涯路已赊。可识严亲悬望苦,也应穷巷赋回车。

沧桑长共此山河,却为中原涕泪多。

看到幽兰轩里事,依然流恨似宣和。

云舒霞卷妆浓。倒影水天红。池转小台东。又一种、娟娟玉容。仙肌绰约,奇芳清远,浮动不晶宫。一笑对衰翁。好同赴、庐山社中。

昼作不辍手。

猛烛继望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