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花重结若为凭,一笑西江万派澄。玉带可能留学士,瑶篇先已起閒僧。
迎风宝铎高三步,照字摩尼透一层。尘刹悲欢君自得,长沙宣室果何曾。
次韵酬刘侍御峡石。唐代。释今无。 香花重结若为凭,一笑西江万派澄。玉带可能留学士,瑶篇先已起閒僧。迎风宝铎高三步,照字摩尼透一层。尘刹悲欢君自得,长沙宣室果何曾。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春日书景。宋代。陈宗远。 狼藉残梅满地香,游蜂终日趁晴忙。芳堤细草鳞鳞绿,深院垂杨袅袅黄。暖雾未消山失木,春风无力晓侵裳。眼看景物关情甚,亟把诗吟送一觞。
无事。明代。李梦阳。 无事日长春但眠,水昏野暗风常颠。繁葩乱蕊眼欲尽,乳燕啼莺心自怜。匣中幸犹有双剑,杖头柰可无百钱。人生几何忽巳老,激昂泪下如流泉。
十一月廿二日得炜兄书作此答之。清代。汤金钊。 白璧玷青蝇,古贤所不免。礼义苟无愆,人言何足辨。捧檄适荆湖,刻苦如兄鲜。缓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脔。衣屦不敢鲜,杯盘不敢腆。犹时寄甘旨,远道孝思展。犹日勤笔札,公余手书卷。似此仕为贫,不愧家积善。每念宦途穷,清泪有时泫。无何贝锦词,谗人肆流演。初闻本不疑,三至能无眩。亦以爱之深,遂至忧难遣。披读尺素书,豁如雪见晛。惟愧《儒行篇》,不信久不见。所希曾氏省,无则益加勉。上奉庭闱欢,下使云仍显。受毁出求全,得福良不浅。云梦吞八九,胸中慎毋褊。
戏作仆夫乐。明代。谢与思。 北来南去客如麻,陌上长驱及暮霞。倦即停鞭唱荷叶,得钱沽酒不论家。
望江南十首 其四 游黄山。近现代。丁宁。 黄山好,林壑胜桃源。几叠云峦分远市,一宵秋雨涨山泉。依石听鸣弦。
鹧鸪天 得髯公书感赋。近现代。丁宁。 梦稳何愁行路难,时危转觉醉乡安。蔫昙岂与花争色,轻絮偏同雪比寒。情落莫,态阑珊。明珠早似泪珠残。牵萝补屋年来惯,不向西风怨袖单。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六 法会因由分第一。宋代。释印肃。 斋馀衣钵收,心外更无求。法王灌顶子,离相性优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