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叔衡

何叔衡(1876-1935),男,汉族,湖南省宁乡县人,中共党员。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清末秀才。无产阶级革命家,新民学会骨干会员,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成员。1930年回国,任共产国际救济总会和全国互济会主要负责人。次年秋赴中央苏区,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工农检查人民委员、内务部代理部长和中央政府临时法庭主席等职。“左”倾错误统治中央后,被撤销全部职务。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1935年2月24日,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59岁。

人物生平

  1876年,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杓子冲。

  1902年(26岁),遵父命参加科举考试,中了个秀才。

  1913年,何叔衡考入湖南公立第四师范,一年后并入公立第一师范,结识了比他年轻17岁的毛泽东,成为挚友。

  1918年4月,他与毛泽东等组织成立新民学会,任执行委员长。

  1920年,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并共同发起成立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7月,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监察委员。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后,到上海为党创办地下印刷厂等。

  1928年6月,赴苏联出席中共六大。9月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与徐特立、吴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编在特别班学习。徐特立曾说,在莫斯科,我们几个年老同志,政治上是跟叔衡同志走的。

  1930年7月,回国后,在上海负责全国互济会工作,组织营救被捕同志,将暴露身份的同志转往苏区。

  1931年11月,奉命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与毛泽东等参加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领导工作。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职。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

  1935年2月24日,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59岁。

何叔衡相关作品

一种花曾耐久看,可怜红不倚阑干。雅宜窗畔添芳讯,漫向墙阴怯暮寒。

露重不妨轻手折,秋深祇觉上头难。淮南已是登仙去,冷落霜天鹤顶丹。

妾命何偏薄,君王去不归。欲令遥见悔,楼上试春衣。
空殿看人入,深宫羡鸟飞。翻悲因买赋,索镜照空辉。

含泪高歌授命辞,下山草木有余悲。复登杰阁一凭眺,谁似长江无尽时。

万壑秋声尽萧瑟,孤峰日色未迷离。长干贼别销魂地,独有兹游慰我思。

南郭先生,门巷萧疏,庭除寂寥。恰一湾蓼岸,远樯列荠,数间竹屋,夜雨鸣涛。

曾记当年,浪游京国,燕赵悲歌也自豪。归来后,喜依然三径,仲蔚蓬蒿。

矻矻衔石鸟,愔愔栖月乌。云霄双翼倦,天地此身孤。

雪野兼愁远,风杨著泪枯。一杯残腊酒,知到九原无。

不见黄莺啼,但愿莺啼早。莫使梦辽西,省得侬烦恼。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九州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萧寺倚岩郭,昔游几何年。

兹辰惬幽赏,杖屦从懦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