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学学者王俊闳考证,李毓秀的人生经历平实,性情温和豁达,因而缺少传奇故事。史料记载,在年轻的时候,李毓秀师从同乡学者党冰壑,游学近二十年。科举不中后,就放弃了仕进之途,终身为秀才,致力于治学。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
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分别藏于山西省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文风朴实,说理透彻,可谓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在我国清代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影响。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此书以浅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宋代。范成大。 斗野丰年屡,吴台乐事并灯市蚤投琼,酒垆先叠鼓。价喜膏油贱,祥占雨雪晴。篔簹仙子洞,菡萏化人城。墙炬疑龙见,桥星讶鹊成。小家厖独踞,高閈鹿双撑。屏展辉云母,帘垂晃水精。万窗花眼密,千隙玉虹明。薝卜丹房挂,葡萄绿蔓萦。方缣翻史册,圆魄缀门衡。掷烛腾空稳,推球滚地轻。映光鱼隐见,转影骑纵横。轻薄行歌过,颠狂社舞成。村田蓑笠野,街市管弦清。里巷分题句,官曹别扁门。旱船遥似泛,水儡近如生。钳赭装牢户,嘲嗤绘乐棚。堵观瑶席隘,喝道绮丛争。禁钥通三鼓,归鞭任五更。桑蚕春茧劝,花蝶夜蛾迎。凫子描丹笔,鹅毛剪雪英。宝糖珍炬妆,乌腻美饴饧。捻粉团栾意,熬稃腷膊声。筵篿巫志怪,香火婢输诚。帚卜拖裙验,箕诗落笔惊。微如针属尾,贱及苇分茎。末俗难诃止,佳辰且放行。此时纷仆马,有客静柴荆。幸甚归长铁,居然照短檠。生涯惟病骨,节物尚乡情。掎抚成俳体,咨询逮里甿。谁修吴地志,聊以助讥评。
舟中见新月伯崇择之二友皆已醉卧以此戏之。宋代。朱熹。 舟中见新月,烟浪不胜寒。与问醉眠客,岂知行路难。残阳犹水面,孤雁更云端。篷底今宵意,天边芳岁阑。
送沈东溪告归长洲。明代。顾清。 宦途南北事多违,几日相逢又送归。官好旧坊初视篆,病来新带总添围。天连茂苑三江近,水绕漳河一雁飞。莫谓鲈乡便堪老,禁中朋辈十分稀。
奉赠汤益阳师 其五。清代。刘伯埙。 嗜古从吾好,违时哂亦休。世情混兰艾,天意杂薰莸。骐骥空皮相,珊瑚此网收。登龙斯已足,何必更千秋。
画意四首 其一。元代。马臻。 红尘海里懒低颜,石路迢遥入乱山。拟向云边种黄独,几时容我屋三间。
忆秦娥(七夕)。宋代。袁去华。 月照席。不知天上今何夕。今何夕。鹊桥初就,玉绳低侧。暂时不见犹寻觅。那堪更作经年隔。经年隔。许多良夜,怎生闲得。
登滕王阁步丘琼山南昌第一楼之韵三首 其二。明代。郭之奇。 复成昔今异,相怜总不休。时迁人易古,江远气疑秋。灵杰雄州在,东南俊彩留。钟情仍我辈,斯日对斯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