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观山。唐代。张丛。 岩岫碧孱颜,灵踪若可攀。楼台烟霭外,松竹翠微间。玉液寒深洞,秋光秀远山。凭君指归路,何处是人寰。
渡海三首 其三。宋代。李光。 潮回齐唱发船歌,杳渺风帆去若梭。可是胸中未豪壮,更来沧海看鲸波。
荆溪杂曲四首。明代。王叔承。 东西二九夹孤城,一点人烟双镜青。试觅长桥斩蛟处,草花生磷晚风腥。
答区海目城馆见寄。明代。郑学醇。 初衣久已拂缁尘,烟水遥遥寄此身。天际雄风时忆汝,怀中明月远投人。五仙石古留洞口,九节蒲生满涧滨。玉舄只令如可接,相期挹袖追飙轮。
浪淘沙。宋代。惠洪。 城里久偷闲。尘浣云衫。此身已是再眠蚕。隔岸有山归去好,万壑千岩。霜晓更凭阑。减尽晴岚。微云生处是茅庵。试问此生谁作伴,弥勒同龛。
点绛唇 余子厚从西安还蜀,遣使迎之,用俞商卿韵先寄。清代。张祥龄。 望断长安,计程应到褒城路。雨声催暮,云栈无船渡。鸟道盘空,天也难成步。今如许,更闻人语,涨了溪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