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姓屈,字明中,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人。幼投天台国清寺出家,18岁受戒,后即住寺。学通三教,尤长于天台三观之说。宣宗大中初曾入长安。大中七年(853)作诗送日僧圆珍归国。后声闻日隆,远近求谒,为避喧嚣而逃往翠屏山独栖。昭宗时赐紫衣,后无疾而终。《宋高僧传》卷二〇有传。《全唐诗逸》录诗2句,出《智證大师传》。
白沙夜泛。明代。胡庭兰。 客子秋深归兴饶,青囊书剑久沉寥。征鸿带日下荒渚,明月随船起洞箫。露冷金卮浮白尽,风鸣霜叶乱红飘。先登共济无难事,独采江兰魄易消。
题天台山石桥庵院。宋代。綦崇礼。 林麓阴森径屈盘,渐惊危步入重峦。地分宝刹临空翠,天设飞梁跨激湍。雾暗云蒸山气肃,雪翻雷辊水声寒。我来不作多求想,试出神光变现看。
宿西岳白石院。唐代。无可。 白石上嵌空,寒云西复东。瀑流悬住处,雏鹤失禅中。岳壁松多古,坛基雪不通。未能亲近去,拥褐愧相同。
和惠山三唐人诗三首 其一。清代。陈遵。 谁留万古眼,常对山苍苍。泰伯来勾吴,蛮荒讵有堂。堂开复堂圯,山鸟鸣且翔。千秋陆羽声,一鉴漪澜光。泉边亦何有,苔藓树石香。痛饮欲成醉,世事都相忘。
襄武馆游眺。唐代。韦应物。 州民知礼让,讼简得遨游。高亭凭古地,山川当暮秋。是时粳稻熟,西望尽田畴。仰恩惭政拙,念劳喜岁收。澹泊风景晏,缭绕云树幽。节往情恻恻,天高思悠悠。嘉宾幸云集,芳樽始淹留。还希习池赏,聊以驻鸣驺。
次韵完颜经历。宋代。张伯淳。 半年傲兀客毡寒,多愧侏儒蠹县官。饮少独怜书味好,愁多不觉带围宽。从教苍狗浮云过,留得黄花晚节看。但借馀光聊自佚,终无梦想到登坛。
送刘德璋提点还宜兴通真观。元代。朱德润。 通真仙观欲凌虚,牝谷先生昼隐居。玄鹤不归华表柱,白云长护紫泥书。桐棺已化人徒仰,铁锁高悬孰可舒。便欲束书阳羡路,青牛春晚又回车。
小重山·漠北云南路九千。元代。刘秉忠。 漠北云南路九千。旧年鞍马上、又新年。玉梅寂寞老江边。东风软,杨柳得春先。斜月照吟鞭。可人难似月、缺还圆。桃花流水杏花天。欢娱地,谁斗酒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