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献(1832~1901),近代词人、学者。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谭献的词,内容多抒写士大夫文人的情趣。由于强调"寄托",风格过于含蓄隐曲。但文词隽秀,琅琅可诵,尤以小令为长。著有《复堂类集》,包括文、诗、词、日记等。另有《复堂诗续》、《复堂文续》、《复堂日记补录》。词集《复堂词》,录词 104阕。
谭献治学勤苦,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学者。“读书日有程课,凡所论著,隐括于所为日记”(《清史稿·谭廷献传》)。二十五、六岁后,潜心经学,倾向今文学派,重微言大义。他的骈文,规仿六朝,高出时人,诗亦“优柔善入,恻然动人”(吴怀珍《复堂诗叙》)。但以词与词论的成就最突出。
谭献的论词主张,本于常州词派张惠言、周济,较周济"有寄托入,无寄托出"之论,更趋具体。他称赞常州派兴,"而比兴渐盛"(《复堂日记》),极力推尊词体。他认为,词“上之言志永言,次之志洁行芳,而后洋洋乎会于风雅”(《复堂词录序》),不应当视为“小道”;强调词要有“寄托”,自谓早年读词,即“喜寻其旨于人事,论作者之世,思作者之人”,提出“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同前)。他选清人词为《箧中词》今集6卷,续集4卷,“以比兴为本,庶几大廓门庭,高其墙宇”(《复堂日记》),并详著其流别;又曾评点周济《词辨》,皆意在阐发自己的论词主张,影响甚大。叶恭绰说他“开近三十年之风尚”(《广箧中词》)。
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压鬓钗梁金凤小,低头只是闲烦恼。
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
蝶恋花·庭院深深人悄悄。清代。谭献。 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压鬓钗梁金凤小,低头只是闲烦恼。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
江城子。清代。谭献。 江城垂柳一枝枝。别君时。日迟迟。不道东风,又是隔年期。雾鬓云鬟憔悴损,除镜子,没人知。小楼花发故人非。送斜晖。信音稀。有恨无言明月,上罗帏。金鸭香残鸳袖冷,刚许道,莫相思。
送沈进士病起还朝时其父鸿胪君无恙有弟同榜而谒选当得邑职。明代。王世贞。 羡尔趋庭后,枫江引画桡。归心缘爱日,起色为观潮。玉树名元并,金茎渴自消。纵令甘手板,不削沈郎腰。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五代史伶官传序。宋代。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寄平阳润和尚。元代。耶律楚材。 十首新词寄我时,净名手段我独知。解将没孔铁锤子,打就无声金盏儿。言外翻腾闲曲调,劫前拈弄古钤锤。清河露布殽公案,赚得衰翁一首诗。
自规。宋代。陆游。 陆君拙自谋,七十犹粝食。著书虽如山,身不一钱直。默自观我生,困弱良得力。转喉畏或触,唾面敢自拭。世路方未夷,机阱宁有极?但能常闭门,尊拳贷鸡肋。
次韵和钱穆父提刑九日登郓州乐郊。宋代。毕仲游。 酒面吹花点客衣,茱萸采尽叶离离。苍苔不扫迷三径,绿竹长生任四时。文会难逢嗟已散,清欢易失却成悲。北垣龛石皆陈迹,赖有曹南慰我思。
送钱子璧还江南。清代。袁佑。 别酒临高馆,归人值暮秋。山川桃竹杖,雨雪木兰舟。开阁悬青眼,还家恋白头。吴梅花早发,远折问离愁。
画堂春。宋代。黄庭坚。 东堂西畔有池塘。使君扉几明窗。日西人吏散东廊。蒲苇送轻凉。翠管细通岩溜,小峰重叠山光。近池催置琵琶床。衣带水风香。
东绿翁既居山中而瑞方葺敞庐瑞用前韵。宋代。徐瑞。 见说移居只载书,高人从此要县车。看松此崦风吹面,种豆南山月满钥。拙主不能争子所,凝心尚自学吾庐。辟人辟世将焉择,独立西风且影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