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逢,字陶臣,蒲洲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进士。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新唐书》卷二零三皆有传。
性傲才高阻力多
——薛逢一再讥讽“差同学”当宰相
作为文人,有作品能丝毫不因“人情关系”入选后世著名的《唐诗三百首》,那当然是很有“面子”的事情了。晚唐诗人薛逢就拥有这种荣耀,①但他在世时却因所谓的“褊傲”性格而在仕途上显得阻力多多;这可真是令人感慨不已。
蒲州人薛逢,字陶臣。他不仅天资聪明,学力深湛,而且性情也很耿直。只是在写作时,他却不大喜欢冥思苦想;就是作品写成后,他也依然能做到豪放自如,不再对句子进行细心检束。至于在谋略学方面,他却认为自己尤其有着独到的心得体会。
武宗会昌元年(841年),薛逢以第三名的好成绩考取进士,很快便担任了万年县尉;没过多久,他又担任河中幕府里的文书职务。时值崔铉被任为宰相,而崔对薛很器重,遂让薛担任弘文馆里的学士;此后薛又担任侍御史、尚书郎等职务。在这个时期,他真可谓一路春风得意。
然而,意想不到的麻烦事就来了。生性高傲的薛逢由于自身才力不凡,加以少年得志,他往往在无意中得罪了人还不自知呢。当年跟他一样还没有发达的同学刘瑑,由于所写文章都在薛逢之下,所以经常不被薛放在眼里。然而,眼看着刘瑑后来居然当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了,但生性高傲的薛也仍没向刘乞求拉自己一把。而此时,有人向刘推荐说,薛逢的才能足以担任知制诰这一职务而无忝。刘心里也知道这职务当然很适合薛,而且这还能使之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但有着小人性格的刘瑑想起自己当年被薛逢所轻视的一幕幕时,遂借口说:“要知道,先朝的知制诰一职,都是由担任过州县等地方官之后的人才能出任的;而薛逢并不具备这一资格。”这样一来,薛逢就做不成知制诰这职务了。
其实,薛逢受到阻力的情况并不只是这一次。他开始跟杨收、王铎同年考取进士,而且薛的成绩最好。后来,杨收也成了辅政的宰相,而薛则仍还是原来的职位;他心中多少有些不平了,便写诗嘲弄他们。其中有句说:
谁知金印朝天客,同是沙堤避路人。
杨一见此诗,果然非常恼怒,先后调他到蓬州、绵州两地担任刺史了事。再就是王铎后来也担任了宰相,薛在赋诗时又有着这样的句子:
昨日鸿毛万钧重,今朝山岳一毫轻。
同样地,这带有讽刺意味的诗句也惹恼了王,使得薛被调到秘书监当他的闲差去。
一生中就这样尽是遭到冷遇的薛逢,晚年时也丝毫未能如意。一次,经济条件也不见佳的他正骑着一头老而跛的毛驴上朝,当时却正好遇见了新进士;他们意气风发地驾着高头大马,而那车夫则一路吆喝着过来。靠近薛的坐骑时,车夫居然大喝道:“请赶快回避新郎君!”薛逢一听,当即便不由冷笑起来,他也派一个人对他们说:“请不要再耍这样的贫嘴好了!想老夫在少年时,也曾经是一个东涂西抹过来的人啊!”
这时候,凛冽的大风竟把大路上的草木连根都拔起来了。而孤独地站立在寒风中的薛逢,终究赶不上那些新进士们耀武扬威的车尘马足,痴痴地静立在那儿,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按:① 薛逢七律诗入选《唐诗三百首》者,其题为《宫词》;兹不赘。
编者按:此文原出阿袁(即陈忠远)《唐诗故事 性傲才高阻力多——薛逢一再讥讽“差同学”当宰相》。
薛逢(?~?),字陶臣,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武宗会昌元年(841)辛酉科崔岘榜进士第三人。
薛逢进士及第后,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崔铉罢相据河东,招其为从事。崔铉恢复相位辅政,奏授薛逢万年尉,直弘文馆,累迁传御史、尚书郎,迁秘书监等。
崔逢年轻时文词俊拔,议论激切,抱负远大,可惜没有腾达的机会。应进士举时,与彭城人刘蠪关系很好,刘蠪的词艺才华不如薛逢,薛逢经常嘲笑他。到大中末年,刘蠪官运亨通,手握权柄,薛逢倒每每不如意。这时有人推荐薛逢知制诰(任替皇帝写诏书一职)。刘蠪奸狡地说:“按祖上的老规矩,担任这一类官职要先有州县一级任职的经历,薛逢没有担任过州一级官职,所以不能知制诰。”薛逢只能去任巴州刺史。既而沈询、杨收、王铎由学士相继为将相,他们都是薛逢同年进士,而薛逢文才要优于他们,可仕途失意。杨收作相后,薛逢有诗云:“须知金印朝天客,同是沙堤避路人。威凤偶时皆端圣,潜龙无水(谩)通神。”杨收听说了,心中甚为嫉恨。薛逢又被迫离京,担任蓬州刺史一职。杨收罢免相位后,薛逢才入朝担任太常少卿。给事中王铎为相时,薛逢又有诗云:“昨日鸿毛万钧重,今朝山岳一尘轻。”王铎又怨恨他。薛逢依仗自己才华出众,言辞偏颇,常言人所不愿言之往事,招人反感,故而朝中人将其视为另类。
又有史书记载,薛逢曾以抱病之躯赴朝,正值进士科放榜,进士们依次而行,满朝人等都投以羡慕的眼光。前面引路的官员见薛逢衣衫破旧,便斥责说:“躲开!躲开!”薛逢感慨不已,便对其中一个人斥责说:“你开道的时候不要以衣着打扮取人,老太婆在十几岁的时候,也曾经擦脂抹粉(意思是说,我年轻的时候,也中过进士!)。”这个人才露出尴尬的笑脸。? 元代诗人辛文房评价他说:“薛逢天资本高,学力亦赡,故不甚苦思,而自有豪逸之态。第长短皆率然而成,未免失浅露俗。盖亦当时所尚,非离群绝俗之诣也。夫道家三宝,其一不敢为天下先,前人者谁肯后之?加人者孰能受之?观逢恃才怠傲,耻在宣卑,而喋喋唇齿,亦犹恶醉而强酒也。累摈远方,寸进尺退,至龙钟而自愤不已,盖祸福无不自己者焉。”
薛逢由怀才不遇到愤世嫉俗,把自己人为地放到了别人的对立面,用诗歌形式表达了对腐败世事的不满。也是他孤芳自赏、不愿随波逐流而又无可奈何的必然结果。
薛逢之子薛廷皀。曾于唐僖宗中和年间(881~885)登进士第。
著有诗集十卷,赋集十四卷。
凉州词。唐代。薛逢。 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潼关河亭。唐代。薛逢。 重岗如抱岳如蹲,屈曲秦川势自尊。天地并功开帝宅,山河相凑束龙门。橹声呕轧中流度,柳色微茫远岸村。满眼波涛终古事,年来惆怅与谁论。
宫词。唐代。薛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长安夜雨。唐代。薛逢。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凉州词。唐代。薛逢。 千里东归客,无心忆旧游。挂帆游□水,高枕到青州。君住孤山下,烟深夜径长。辕门渡绿水,游苑绕垂杨。树发花如锦,莺啼柳若丝。更游欢宴地,愁见别离时。
潼关河亭。唐代。薛逢。 重冈如抱岳如蹲,屈曲秦川势自尊。天地并功开帝宅,山河相湊束龙门。橹声呕轧中流渡,柳色微茫远岸村。满眼波涛终古事,年来惆怅与谁论。
猎骑。唐代。薛逢。 兵印长封入卫稀,碧空云尽早霜微。浐川桑落雕初下,渭曲禾收兔正肥。陌上管弦清似语,草头弓马疾如飞。岂知万里黄云戍,血迸金疮卧铁衣。
春晚东园晓思。唐代。薛逢。 剑外春馀日更长,东园留醉乐高张。松杉露滴无情泪,桃杏风飘不语香。莺恋叶深啼绿树,燕窥巢稳坐雕梁。也知留滞年华晚,争那樽前乐未央。
题独孤处士村居。唐代。薛逢。 江上园庐荆作扉,男驱耕犊妇鸣机。林峦当户茑萝暗,桑柘绕村姜芋肥。几亩稻田还谓业,两间茆舍亦言归。何如一被风尘染,到老云云相是非。
题白马驿。唐代。薛逢。 晚麦芒干风似秋,旅人方作蜀门游。家林渐隔梁山远,客路长依汉水流。满壁存亡俱是梦,百年荣辱尽堪愁。胸中愤气文难遣,强指丰碑哭武侯。
送西川杜司空赴镇。唐代。薛逢。 黑眉玄发尚依然,紫绶金章五十年。三入凤池操国柄,八分龙节付兵权。东周城阙中天外,西蜀楼台落日边。莫遣洪垆旷真宰,九流人物待陶甄。
送刘郎中牧杭州。唐代。薛逢。 一州横制浙江湾,台榭参差积翠间。楼下潮回沧海浪,枕边云起剡溪山。吴江水色连堤阔,越俗舂声隔岸还。圣代牧人无远近,好将能事济清闲。
金城宫。唐代。薛逢。 忆昔明皇初御天,玉舆频此驻神仙。龙盘藻井喷红艳,兽坐金床吐碧烟。云外笙歌岐薛醉,月中台榭后妃眠。自从戎马生河雒,深锁蓬莱一百年。
惊秋。唐代。薛逢。 露竹风蝉昨夜秋,百年心事付东流。明霜义分成虚话,阜俗文章惜暗投。长笑李斯称溷鼠,每多庄叟喻牺牛。五湖烟水盈归梦,芦荻花中一钓舟。
六街尘。唐代。薛逢。 六街尘起鼓冬冬,马足车轮在处通。百役并驱衣食内,四民长走路岐中。年光与物随流水,世事如花落晓风。名利到身无了日,不知今古旋成空。
镊白曲。唐代。薛逢。 去年镊白鬓,镜里犹堪认年少。今年镊白发,两眼昏昏手战跳。满酌浓酹假颜色,颜色不扬翻自笑。少年曾读古人书,本期独善安有馀。虽盖长安一片瓦,未遑卒岁容宁居。前年依亚成都府,月请俸缗六十五。妻儿骨肉愁欲来,偏梁阁道归得否?长安六月尘亘天,池塘鼎沸林欲燃。合家恸哭出门送,独驱匹马陵山巅。到官只是推诚信,终日兢兢幸无吝。丞相知怜为小心,忽然奏佩专城印。专城俸入一倍多,况兼职禄霜峨峨。山妻稚女悉迎到,时列绿樽酣酒歌。醉来便向樽前倒,风月满头丝皓皓。虽然减得阖门忧,又加去国五年老。五年老,知奈何?来日少,去日多。金锤锤碎黄金镊,更唱樽前老去歌。
悼室人诗十首 其九。南北朝。江淹。 神女色姱丽,乃出巫山湄。逶迤罗袂下,鄣日望所思。佳人独不然,户牖绝锦綦。感此增婵娟,屑屑涕自滋。清光澹且减,低意守空帷。
赋程伯禹给事漫吾亭一首。宋代。刘一止。 道州固伤时,晚岁吾山溪。彼物何曾争,我自分两畦。宣州绝代贤,雅志苏群黎。胸次包峥嵘,不肯去角圭。何从得漫名,正恐亦偶题。渺观身世空,万境俱一齐。浪云出处殊,不悟东自西。向来功名辙,复入山水蹊。公今持左符,早晚朝金闺。生贤出世间,渠能绝攀跻。要须了此心,泛应忘高低。昔我盖已漫,今我亦非迷。
泊星子口望五老诸峰。明代。李时行。 维舟落星渚,遥望匡庐峰。未陟云边寺,先闻月下钟。疏枫积暮霭,碧水澹秋容。明朝恣登览,去去任孤筇。
出真阳峡十首。宋代。杨万里。 今岁春流涨又销,水痕犹印石间茅。浮槎却被春流误,长挂江边小树梢。
赠夏知观。宋代。白玉蟾。 早岁江湖走一遭,归来姓字籍祠曹。未还风月烟霞债,又主香灯粥饭劳。捲雪楼前更襏襫,驻云堂内饮蒲萄。新凉要过庐山去,拟欲从君借小艘。
秋夜即事。清代。王朴。 若非经夏闰,今夕是中元。虫语栖花径,萤光暗草根。漏沈知夜尽,月上觉镫昏。翻羡邻家好,通宵静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