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镈,字时和,历阳(今安徽和县)人。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进土(明万历《和州志》卷四)。神宗元丰间为河北转运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七年(一○八四),以承议郎知诚州(同上书卷二九九)。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官广南东路转运副使。
再游玄都观。唐代。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九峰庵访邹编修锡麓。清代。邵辰焕。 契阔书犹数,相逢意字深。不须谈往事,且复展幽襟。花气暖浮屋,泉声清满林。浊醪为我贳,拼得卧苔阴。
送朱仲山之京。元代。黄溍。 麒麟出渥洼,意欲周八极。刍豆岂不多,未便甘伏枥。念君抱耿耿,坐视暄凉易。忽辞白发亲,去作青云客。应恐邓仲华,笑尔长寂寂。鄙人属有念,未办经世策。青灯雨如线,穷巷方偪仄。县知掺斧斤,不必睨樗栎。往哉布汝怀,庶用副前席。勿云万户侯,自可谈笑觅。百年滔滔内,岐路足南北。出处会有为,聚散奚暇惜。歌我辛苦词,送子远行役。峥嵘壮士志,惨淡游子色。那无平生期,慎尔保金石。莫将贾生泪,先为离别滴。
旧馆忆王抱节。金朝。李龏。 夜雨沧波上,寒塘草市中。钟闻两寺应,室掩一床空。买醉留僧烛,敲吟折水荭。沙边鸣宿雁,亦似哭诗翁。
会侄书。宋代。左纬。 忆昨宣和末,群凶聚韦羌。一朝逻巡尉,州县皆皇皇。居民弃家走,元稚纷抢攘。我时遭劫逐,与子空相望。及兹建炎始,叛卒起钱塘。初闻杀长吏,寻亦及冠裳。死者不为怪,生者反异常。子在贼围中,不知存与亡。出处虽异域,阽危多备尝。骨肉非不亲,患难各自当。回思见贼日,岂谓免杀伤。安知出深壁,犹得还故乡。争言不死状,失声惊四旁。馀生偶然遂,万事皆可忘。会我试新秫,放怀坐中堂。庭梧露舛碧,砌菊风催黄。年华意未晚,蟋蟀已近床。对此复何待,五觞至十觞。歌声咽寒月,舞袖破夜霜。岂无少年态,一醉乃尔狂。此徒为酒使,酒力安得长。灯影照鬓发,百忧在中肠。干戈时未息,盗贼势益张。与子归何处,相看两茫茫。
喜和林新居落成。元代。耶律楚材。 登车凭轼我怡颜,饱看和林一带山。新构幽斋堪偃息,不闲闲处得闲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