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晦中状元后,任校书郎,迁著作佐郎。金国攻汴京,沈晦与肃王赵枢为人质于金国。张邦昌伪立,沈晦还朝,任给事中。高宗即位,沈晦为集英殿修撰,知信州。高宗至扬州,欲召其为中书舍人,侍御史张宋议论沈晦布衣时事,高宗道:“顷在金营见其慷慨,士人细行,岂足为终身累邪?”乃令沈晦知明州,建炎三年(1129)知处州。高宗莅临会稽,沈晦移婺州。成皋攻城,沈晦用教授孙邦计策,率救百民兵出战,结果被金兵打败。当时,浙东防御史在城中,单骑劝降了成皋,沈晦由此升迁为徽猷阁待制,因言者弹劾其无照令而用兵,降为集英殿修撰。不久,官复原职,知制诰,知宣州,移知建康府。仅任职一月,又因御史常同弹劾罢官。
绍兴四年(1134),沈晦起知镇江府,两浙西路安抚使,行前上言:“藩帅之兵可用,敌至,五郡以舟师守江,步兵守隘,彼难自渡,假如能渡,五郡合击,敌虽善战,不能一日破诸城也。若围五郡,则兵分势弱,五郡尾而邀之,敌安敢深入。”当时,韩世忠屯军镇江,未予理睬。赵鼎称沈晦议论激昂,高宗言:“沈晦试可嘉,然朕知其人言甚壮,胆志颇怯,更观临事,能副所言与否?”然而韩世忠不喜沈晦,沈晦遂被贬为洞霄宫提举。不久,起为广西经略兼静江府,用老将罗统戍边,招降诸酋,解除朝廷边患之忧,进为徽猷阁直学士,知衢州,改潭州,提举太平兴国宫,病逝于任上,享年六十六岁。《宋史》称沈晦胆气过人,不能尽循法度,贫时尤甚,故累致人言。然其当官才具,亦不可掩。
因酷爱松阳山水名胜,而徙居松阳。在松阳县有沈晦故宅遗址,其所居巷曰“袭魁坊”,俗称“状元坊”,有宣和御制赐宴诗刻于县学。
松阳上方山居五首 其一。宋代。沈晦。 月馀树影穿窗入,雨过山泉绕舍鸣。野寺中宵人不睡,蒲团布衲悟无生。
松阳上方山居五首 其二。宋代。沈晦。 山中寒早野阴薄,惨惨黄昏欲雨时。市远无人与沽酒,地炉松火自烧梨。
松阳上方山居五首 其三。宋代。沈晦。 天畔群峰一草亭,半溪烟雨花冥冥。老翁投老得此景,日与溪山同醉醒。
松阳上方山居五首 其四。宋代。沈晦。 此生真与世相忘,投老生涯寄上方。洗足关门枕书睡,连山松桧雨浪浪。
松阳上方山居五首 其五。宋代。沈晦。 学道空山水月深,丹成初试马蹄金。犹馀一勺丹泉水,洗尽人间名利心。
侍先人游石桥。宋代。沈晦。 一别台山四十年,石桥风景尚依然。慈颜不见身空老,感恨多如涧底泉。
留题紫岩寺 其二。宋代。沈晦。 为爱溪山著意寻,因行每每便登临。寒窗夜久陪僧话,一阵西风月满林。
题独秀山。宋代。沈晦。 老鹤下遥天,昂昂在林表。霜毛临野人,逸气秋天杳。矫矫颜始安,不受冠带绕。清真自嵇阮,一醉万事了。读书空谷中,生刍白驹皎。长哦五君咏,极目送飞鸟。
游松阳百仞山。宋代。沈晦。 山头白云如擘絮,竹鸡无声鸠唤妇。团团朝日在林梢,寒日梨花溪口路。一峰独秀横溪阴,青林倒影千丈深。上有白龙蛰幽洞,岁旱往往能为霖。如今寂寞空山里,古屋荒坛冷红紫。会看前度种花人,他年来作巢居子。
小重山。宋代。沈晦。 湖上秋来莲荡空。年华都付与,木芙蓉。采菱舟子两相逢。双媚靥,一笑与谁浓。斜日落溟濛。鸳鸯飞起处,水无踪。望湖楼上两三峰。人不见,林外数声钟。
竹溪。宋代。沈晦。 寒流穿清閟,支径入翠微。山深古木合,林静珍禽飞。居人本避世,游客亦忘机。归路晚烟暝,新月照柴扉。
竹山。宋代。沈晦。 九月乱山中,崎岖处处同。溪流因雨涨,木叶着霜红。人迹千岩绝,松声万壑空。寻幽自可问,不复欢途穷。
留题紫岩寺 其一。宋代。沈晦。 松岭枫冈势接连,梵宫危傍紫岩前。夜深钟磬敲清月,日暮楼台锁淡烟。大抵登临须有分,不因迁谪到无缘。一程已见佳山水,何惮东川路五千。
高士颂九十一首 其九 石户之农。明代。黄省曾。 虞皇御世,虚咨禅者。石户之农,至人在野。天位以干,弃如屣舍。灭迹沧溟,清踪莫写。
殊胜寺留别舍弟。明代。皇甫汸。 野寺随林建,幽扉面水开。上方今夜月,千里故乡台。酒为闻鸡散,帆应逐雁回。佳期迷后会,含意问如来。
过山海关 其三。明代。释今无。 百簇旌旗出,惊看令尹才。烟尘空自绕,锁钥几曾开。鬼箓宣名姓,刀边问去来。更怜图貌后,尤似暴鱼腮。
示儿。宋代。陆游。 闻义贵能徙,见贤思与齐。食尝甘脱粟,起不待鸣鸡。萧索园官菜,酸寒太学齑。时时语儿子:未用厌鉏犁。
舟泊京口作。清代。戴鉴。 荻花摇落见苍烟,渺渺江流接楚天。独鸟飞沈秋草外,乱山青到戍楼前。潮通泽国寒生月,风飐樯镫夜泊船。沙际渔歌兼牧笛,中宵䀨起水窗眠。
观老杜久客一篇其言有感于吾心者因为八咏 其二 淹留见俗情。宋代。程俱。 扶病来城郭,栖迟又几年。炎凉惊节变,荣悴与时迁。掉臂人趋市,骈头蚁慕膻。回观衰冷地,古灶不生烟。
次韵周祭酒所和馆中雪诗 其二。宋代。史浩。 造化工夫正不难,幻成梅柳已班班。清吟且可对冰柱,烂醉未应颓玉山。鹤冷风亭来砌下,雁迷烟渚驻云间。不移跬步居银阙,仙驭何劳著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