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宝(953~1013)字仲贤,一字伯玉,汀洲宁化(今属福建)人,郑彦华子。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师事徐铉,仕南唐为校书郎,历官陕西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善篆书,工琴,以诗名世,风格清丽柔婉,所作多警句,为欧阳修、司马光所称赏。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等。
郑文宝留居襄城养病期间,除了写大量诗词歌赋之外,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纂修南唐国史。他是由南唐入宋的,目睹了南唐辛酸的国运和国史,有必要为后人留下这段真实的史事。于是,他收聚了大量的、丰富的史料。并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写成《江表志》3卷。《江表志》记叙了南唐各代的朝廷大政,弥补徐铉、汤说《江南录》的许多缺漏,多为后人研究南唐史所采用,后来陆游作《南唐书》就采用其中不少内容。尔后,郑文宝又以丛谈琐事缀辑成《南唐近事》1卷,类似小说体裁,富有史实。
郑文宝一生著作颇丰,除《江表志》、《南唐近事》之外,留传下来的还有《历代帝王谱》、《谈苑》、《玉玺记》、《郑文宝集》等著作。
郑文宝,生于周太祖广顺三年(953),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六十一岁,系五代南唐左千牛卫大将军郑彦华之子。郑文宝从小受业于当时能诗又善工小篆的著名诗文书法大家、南唐吏部尚书徐铉,不仅诗文出众,书法也独树一帜。他所写的小篆小至一片中指指甲大,颇具匠心。徐铉曾得意地向人夸耀说:“篆字难于小而易于大,文宝的篆书小字胜过李阳冰(著名书法家),大字则与之不相上下。”同时,郑文宝又向崔遵度学琴法。南唐时,郑文宝在20岁左右以其父荫授奉礼郎,后迁校书郎。
北宋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后,郑文宝仍被宋朝廷录用,被任命为广文馆生。太平兴国八年(983),郑文宝参加北宋朝廷举办的科举,中进士,被授与修武(今河南获嘉)主薄。淳化二年(991),郑文宝调任殿中丞,并奉命出使四川、陕西负责清理整顿税收。当时四川、陕西一带地方官为了增加税收,规定登口岸经商的商人要交纳“到岸税”,商人们苦不堪言。郑文宝奏请朝廷免除商人的“到岸钱”,促进了当地商贸的发展,深得百姓拥戴。郑文宝在川、陕期间,正逢夔州广武驻军叛乱;叛军四处抢劫,惊扰百姓。郑文宝作为朝廷钦差大员果断担负起平叛重任。他当机立断,率军乘船顺流而下,一夜行程数百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进攻,一举歼灭叛军。因此,他获得朝廷嘉奖,赏赐五品朝服,升任陕西转运副使。郑文宝在陕西任职期间,正值闹灾荒,庄稼歉收,灾民流离失所。他为灾民计,诱劝当地豪门富商捐出3万斛粮食赈灾,使8万多灾民暂时得救。郑文宝先后12次亲自带队从环庆(今甘肃环县与庆阳一带)穿过沙漠,督运粮草到灵武(今宁夏灵武县)。郑文宝为了详细了解民情,努力学习当地语言,尊重当地风俗,深受当地少数民族的欢迎。他每到一处少数民族区都受到当地酋长的热情款待,有的酋长还认他当干父。
咸平年间(998~1003)西部边境经常遭受以李继迁为首的党项族地方武装的侵扰。他们抢夺朝廷钱粮,掠夺百姓财物,使这一带老百姓陷入战乱之中,居无定所,民不聊生。一次,李继迁劫走宋朝廷运往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粮草;并且攻占清远(灵武东南),围困灵武,直接威胁到整个西部边境的安全。朝廷委任郑文宝以工部员外郎兼随军转运使之职负责平乱。郑文宝受命后,冒雪率精兵轻装奔袭清远,一举击败李继迁,解除了灵武的危急。当时,守卫环庆的龙猛卒部士兵7年未换防,又常常不能按时领到军晌,遂产生思乡和不满的情绪,逐渐酿成谋乱。郑文宝得知后,他体恤和同情士兵的处境,果断决定先借库银发放军饷,以安定军心;然后上奏朝廷,并且表示支取的库银由他偿还。朝廷体谅到郑文宝的良苦用心,便下诏免除库银的偿还。朝廷为了表彰郑文宝的政绩,赐予他黄金和紫袍。不久,郑文宝转任刑部员外郎。
景德三年(1006)郑文宝奉诏回京时在途中染上疾病,留居在他儿子任职的襄城县养病。大中祥符元年(1010年),朝廷任命郑文宝为兵部员外郎、暨忠武军行军司马。郑文宝因病未能到职。大中祥符六年,郑文宝逝世于襄城,后归葬宁化故里。
郑文宝有三子:长子郑云龙留居宁化;次子郑云虎随父入朝,解职后卜居永安桃源洞;第三子郑云熊游学连城后卜居连城表籍里,其裔孙郑国瑚于明永乐八年(1409)迁居宁化安乐新村里三大村。
柳枝词。宋代。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柳枝词。宋代。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送枝江秦长官罢秩。宋代。郑文宝。 众论才名外,亲人似古人。官嫌容易达,家爱等闲贫。解印诗权在,移风泽国春。政声交不得,惭见数乡民。
题缑氏山王子晋祠。宋代。郑文宝。 秋阴漠漠秋云轻。缑氏山头月正明。帝子西飞仙驭远,少右何处夜吹笙。
题松滋东禅院。宋代。郑文宝。 百花深处小危楼,千步苍苔到叶舟。一夜楚江寒食雨,离人白尽未归头。
温泉。宋代。郑文宝。 潺湲嫩燎岭云阴,玉石鱼龙换古今。只见开元无事久,不知贞观用功深。笼无解语衣无雪,堆有黄沙粟有金。惆怅群邪负恩泽,始知夷甫少经心。
香木槽。宋代。郑文宝。 沉檀香植在天涯,贱等荆衡水面槎。何必为槽饲鸡犬,不如煨烬向豪家。
郢城新亭。宋代。郑文宝。 每到新亭即厌归,野香经雨长松围。四簷山色消繁暑,一局棋所下翠微。冰片角巾簪涧月,锦文拳石砌苔矶。近来学得笼中鹘,回避流莺笑不飞。
避贼书事十三首 其三。宋代。左纬。 怀宝恐吾累,蔽形何可遗。囊衣入山谷,势急还弃之。及至出山日,秋风吹树枝。免为刀兵鬼,冻死宜无辞。
客湖上。宋代。顾禧。 对酒拂吴钩,光随湖水流。碧寻堤上草,红落竹边楼。春老莺啼倦,山空鹤唳收。买花钱欲尽,何事再句留。
与梅秀才游安师池亭赋诗。宋代。彭汝砺。 炎天自欲沉朱李,诗社初欣见素梅。绿柳荐风消酷暑,青荷飞雨濯尘埃。墙头竹影纷纷出,水面菱花细细开。拍手浩歌情不尽,笑君佳句泥流杯。
剡原九曲九首 其二。明代。高启。 殿中初未仕,高节振衰谢。读书在兹丘,萧然竹间舍。王来有深言,留宿山水夜。谁云南阳翁,独枉将军驾。
赠阴梁州诗。魏晋。荀济。 副尉西域返,伏波南海还。坎壈多构难,郁怏少腾迁。孰云功未立,宁是契不全。直为逢迎寡,良由听受偏。若人本高绝,芬馥迈兰荃。驱车趋折坂,匡坐酌贪泉。洗帻岂虚唱,席皮良信然。群醉嫉孤醒,众媸恐独妍。龙旗翻委郁,鹢轴更回邅。鹍势终横海,鹏力会冲天。昔余遇知己,一面深千祀。纡人重结袜,辱德逾过市。诗酒悦风云,琴歌赏桃李。淹留汉水曲,契阔渝川涘。结绶惟贡公,推名实鲍子。徒然怀伏剑,终无报国士。高怀不可忘,剑意何能已。已作金兰契,何言云雨别。咄嗟改容鬓,俄顷弥年岁。海曲穷地表,江源渺天际。云泥已殊路,暄凉讵同节。柳絮亟如丝,梅花屡成雪。月落桂阴远,风起萱条结。鹤舞想低昂,鹍弦梦清切。闻君戍灵关,瓜时犹未还。数泛明月沼,频游向日湾。金碧应仿佛,轮镜几登攀。复承西归后,将兵出湖口。经过道路长,往来日月久。玉体何容歇,金浆故应有。阳台可燕私,章华堪置酒。既弹赵人瑟,复击秦人缶。缶瑟多奇调,秦赵饶姝妙。得意在双眸,倾城犹一笑。伯喈恩实早,十杜夭终少。殁等盛姬伤,存同魏车照。君子笃久要,宿昔盛宾僚。依依集鳞羽,眷着共枝条。一朝限歧路,万里异波潮。容仪虽眇眇,梦想尚昭昭。新人不相识,故人讵相忆。杳杳间山川,迢迢阻音息。各附青云远,讵假排虚力。风月接欢宴,酒醴承颜色。安知慕俦者,潺潺涕沾轼。仆本不平人,悲愁眉亦嚬。年来空自老,岁去不知春。未能全体命,于中欲问津。五噫如适越,十上似游秦。肌肤积霜露,旅力倦风尘。乌裘日日故,白发朝朝新。人生感意气,相知无富贵。怀赵实廉颇,思燕唯乐毅。大选咆咻士,广募嫖姚慰。映月比刀环,瞻星看剑气。郢路一迢远,长楸几歔欷。渤澥水尚宽,崦嵫日犹未。丈夫志四海,儿女多辞费。待余济浊河,从君宿清渭。
李杜诗垂不朽名,君能刻意继芳馨。清才绰绰臻神妙,逸韵飘飘入杳冥。
动与四方明得失,时教万物被丹青。斯文期主宜推毂,无使沉吟向外庭。
圣俞诗名闻固久矣加有好事者时传新什至此每一讽诵益使人忻慕故书五十六字以记。宋代。杜衍。 李杜诗垂不朽名,君能刻意继芳馨。清才绰绰臻神妙,逸韵飘飘入杳冥。动与四方明得失,时教万物被丹青。斯文期主宜推毂,无使沉吟向外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