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1148)宋福州长乐人,字齐之。人称唯室先生。陈侁子。高宗绍兴八年进士。为江阴军学教授,寓吴中,师从王蘋,隐居乡里,闭户研究经史,以教学者。其学主直指以开人心,使学者归于自得。有《步里客谈》、《尚书传》、《春秋传》、《礼记传》、《两汉论》、《唐论》、《唯室集》等。
王正自挽诗 其二。宋代。陈长方。 登门才几日,祖奠亦歔欷。毁誉付公是,游谈空昨非。厉阶由怨府,意广数危机。世味元如许,休嗟志愿违。
怀少明 其二。宋代。陈长方。 江芦叶叶生秋思,相对闲窗伴晚风。想得涂菘胡伯武,此时情味与谁同。
文儒见和四诗钦叹高妙谨用韵为答卒章问讯汝霖幸呈似也 其三。宋代。陈长方。 记公当日事,天上冠群英。偕计旅庭实,稚齿先飞声。胸中五色绢,补衮泽斯民。云胡卷而归,不效岐山鸣。翛然脱外累,志尚惟清宁。坐使嘉谷富,无复生蝗螟。因公古人风,并得千载情。
王正自挽诗。宋代。陈长方。 道史词华丽,兰台地望高。鸳行方接翼,牛刃极吹毛。同料飞梭语,长令空谷逃。栖迟俄委化,惊惋首重搔。
文儒见和四诗钦叹高妙谨用韵为答卒章问讯汝。宋代。陈长方。 我贫如曲逆,瓮牖门垂席。莽苍且三餐,鹏鷃俱自适。功业薰天地,等是一戏剧。高堂亲鹄发,甘脆尚谋食。空余圣门事,黾勉愧强力。前修皎日星,一一是标的。未敢如求赐,自画兼愿息。
闻思大士入定相善财童子致恭揭谛神后卫因为。宋代。陈长方。 幪头叠足,敛目而禅。闻思尽处,当念超然。不起于座,遍群生前。如行空月,影落百川。提孩念道,访求知识。海山绝处,慈容忽觌。一挽仰间,今吾非昔。回首百城,山川历历。大士俨若,非空非有。毁赞莫及,孰卫孰守。唯此力人,雄风赳赳。是亦孔门,御侮之友。
问学有感。宋代。陈长方。 閒花乱蕊竞红青,谁信风光一系停。问此果能知逝者,便须触处尽相应。
杨汉公挽词二首。宋代。陈长方。 今世称能吏,如君第几人。铜章恩屡易,象板命惟新。华表归无日,泉台冷不春。承家在诸子,勉力绍前尘。
赠画者徐琛。宋代。陈长方。 我行江南江北山,真赏会心那可数。独爱黄陵古庙前,四水粘天迷浦溆。胸中历历着山川,有句如枝不容吐。欲将写作无声诗,笔底愧非韦与许。今年南走到闽越,归踏雪峰由后路。蛇行山腹动十里,屏列奇峰疑八柱。连云直拟穿天心,飞瀑横看如急雨。盘涡雷吼又奔注,小立只忧蛟鳄怒。何异周南太史家,西上九疑东访禹。君能点染出江山,造物炉锤困掀侮。李成不作郭熙死,谁谓今人不如古。五日一水十日石,得意无烦用心苦。君观宋迪传深趣,元在颓墙破环堵。正如草圣得神逸,担夫争道公孙舞。吾言有味君细听,领略当同少林祖。
张横渠赞。宋代。陈长方。 祖龙吐毒,烈火四焚。先王载籍,毕罹其屯。刘汉崛兴,访索丘坟。群儒掇拾,百不一存。绵蕝之野,陋兮叔孙。胸谋腹断,己学自尊。致彼古礼,寥落我闻。勇哉先生,绝类离伦。追千岁上,以礼立身。隐居关右,化行于民。宾嘉丧祭,唯古之循。坐令邹鲁,复见咸秦。岩岩泰山,烈烈秋暾。先生谨严,比德实均。嗟世习非,诚难具论。弃礼自快,纷其如云。感今陈古,歌以斯文。庶由高躅,起我后昆。
张释之谏文帝。宋代。陈长方。 乐极生悲倚瑟歌,一言悟主亦何多。晏婴往日规齐景,廷尉风流更不磨。
张子房。宋代。陈长方。 子房非汉臣,悯世为一起。借力用沛公,东西唯所指。注措岂因黄石书,出处非由赤松子。博浪沙中击祖龙,欲报君仇遑恤己。
真武赞。宋代。陈长方。 北方之神非此形,世俗强为图其真。天一生水罔与冥,草玄扬运送知彼。
寄黄端冕时从张丞相幕中。宋代。陈长方。 三年不相面,思君夕十起。君趋大江东,此情随逝水。仲尼方过宋,亦主司城子。欲行平生言,讵知不由此。男儿一语契,发轫见千里。崎岖马迹间,输诚劳舌齿。浩歌归去来,长剑无须倚。
金日磾见马。宋代。陈长方。 黼座天临粉黛中,苑前过马貌惟恭。那知漠北休屠子,前古由余可此踪。
孔明。宋代。陈长方。 阿衡专美有商初,谁氏仿佛前规橅。汉末诸君愤城孤,外召绍卓为韩卢。毒流三辅被京都,鈇锧至乃诛无须。纷纭少定郿坞诛,诸君自名谷与孤。海内各各援鼓桴,才如粟毛争驰驱。孔明高卧南阳庐,视之过前初若无。三顾幡然去枌榆,实类有莘彼丈夫。玄德没地存孤雏,昏暗仅比曹丕奴。扶之立国西南区,君臣内外靡咨吁。兹事可直桐宫居,孔明乃古阿衡徒。何人欲并齐夷吾,是将鱼目方璠璵。九原可作谁归与,呜呼斯人真起予。
名山纪游。清代。昭吉。 杖锡清凉道,五峰净如沐。飞翠入青霄,云霞起平陆。地菜产灵岩,天花满空谷。伊彼长松子,纷纷落山曲。
寻白云洞。明代。区大相。 春山饶胜事,花水足清芬。传道溪头寺,来寻洞口云。茗园春雨过,松径夕流分。虽复通人境,犹疑閟鸟文。
暮雨。宋代。杨冠卿。 飘飘为客久,在在与春期。暮雨森寒意,花香閟旧枝。看成南国老,惭诵北山移。已悮世缘恶,怀哉归去迟。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右溪记。唐代。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岁歉感怀 其三。清代。吴振棫。 萧瑟苕溪上,惊危狴户余。已宽沈命法,愿读活民书。呼吁情原迫,仓皇计亦疏。仰怀虞内史,私米恤穷闾。
春暮东园独酌。明代。苏澹。 郭外幽亭客到稀,一尊聊为赏芳菲。雨添新水浮萍出,径袅余香蛱蝶飞。亩亩自歌衰凤曲,江湖谁占钓鱼矶。醉中转觉闲居好,小径柔桑信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