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重江城月未高,短衣几辈走流壕。角声吹断清宵梦,渐觉霜痕上鬓毛。
夜闻角声。唐代。朱培源。 寒重江城月未高,短衣几辈走流壕。角声吹断清宵梦,渐觉霜痕上鬓毛。
朱培源,字怡云,新阳人。同治癸酉拔贡,官靖江训导。有《介石山房遗集》。 ...
朱培源。 朱培源,字怡云,新阳人。同治癸酉拔贡,官靖江训导。有《介石山房遗集》。
泛舟至蜻蜓浦小泊渔村。宋代。陆游。 醉泛蜻蜓浦,咿哑一橹声。陂塘秋水瘦,墟落暮烟生。野店曾留醉,樵翁不记名。相逢虽惘惘,懹抱已先倾。
双双燕 “一二八”纪念日感赋。近现代。林庚白。 日光乍减,更天际阴阴,隔墙云树。倭氛正恶,扑面春寒如许。长是吹愁不去。一二八、年时情绪。江南自古堪哀,况是招魂吴语。羁旅。芳菲又误。念过尽欢场,倦飞何处。黄金青史,莫再等闲孤负。三十头颅记取。算窥镜、朱颜能驻。垆边领略余温,镇把泪痕唤住。
除夜和黄子明员外 其二。明代。庄昶。 人世经纶元自在,山中日子没寻思。乾坤病手惟堪酒,山野桃符不写诗。万事新挑明日菜,一行刚了历头时。严光脚板无人梦,知可清风是钓丝。
秋夕二首 其二。宋代。韩琦。 此夕何清旷,新秋乍夺炎。凉飙来似旧,熏暑逝如潜。露重翻香芰,疏云点素蟾。放怀殊不寤,箕斗转前檐。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唐代。孟浩然。 津无蛟龙患,日夕常安流。本欲避骢马,何如同鹢舟。岂伊今日幸,曾是昔年游。莫奏琴中鹤,且随波上鸥。堤缘九里郭,山面百城楼。自顾躬耕者,才非管乐俦。闻君荐草泽,从此泛沧洲。
题于石图。明代。黄衷。 倚屏蕉扇冷,拂黛竹茎疏。浩气蒸云遍,寒声战雨初。贞含幽士抱,静惬野人居。不是池台品,无劳甲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