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重寻丑石存,芙蓉照水柳当门。
蝶招裙屐迷荒径,蜗篆亭台认断痕。
乱叶鸣空群籁合,晚江撼坐一襟尊。
秋堂对茗围寒雨,遗世魂依犊鼻裈。
半淞园坐雨伯夔重伯寿臣及儿子方恪同游。唐代。陈三立。 百日重寻丑石存,芙蓉照水柳当门。蝶招裙屐迷荒径,蜗篆亭台认断痕。乱叶鸣空群籁合,晚江撼坐一襟尊。秋堂对茗围寒雨,遗世魂依犊鼻裈。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西湖泛舟辄用前韵寄呈君实。宋代。范镇。 画船容与到桥还,举袂依然洛酒斑。湖上晓光涵潩水,坐中晴色见嵩山。心缘念别如多事,身为移居似不闲。叠石石淙虽两处,福昌阳翟正中间。
杏花。唐代。郑谷。 不学梅欺雪,轻红照碧池。小桃新谢后,双燕却来时。香属登龙客,烟笼宿蝶枝。临轩须貌取,风雨易离披。
陋室。金朝。辛愿。 陋室何妨似燕窠,暮年终得返鱼蓑。壶中日月时常好,枕上功名不足多。往古来今真夜旦,高天厚地一罝罗。鹿门幸有庞公乐,牛角徒为宁戚歌。
用元微之寄乐天韵奉怀元晦。元代。龚璛。 十宵九梦遣分身,世事翻腾可具陈。天意何时能悔祸,吾徒到处不如人。雨声历历侵残夜,风物凄凄入小春。缩地无方臂不羽,倚楼东望独伤神。
如梦令 和韵。清代。徐灿。 昨夜雨添春重。滴到眉端愁动。剪剪海棠风,一点残灯红弄。如梦。如梦,梦里心儿还捧。
张琴柯以所摹其先德万里归舟图索题,为赋四绝句 其二。清代。丘逢甲。 零缣珍重等楹书,粉本重摹记遂初。蒪菜秋风浑有例,季鹰归思托鲈鱼。
秋移宛丘牡丹植圭窦斋前作二绝不秬秸和。宋代。张耒。 千里相逢如故人,故栽庭下要相亲。明年一笑东风里,山杏江桃不当春。
醉桃源·角声吹断陇梅枝。五代。冯延巳。 角声吹断陇梅枝,孤窗月影低。塞鸿无限欲惊飞,城乌休夜啼。寻断梦,掩香闺,行人去路迷。门前杨柳绿阴齐,何时闻马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