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客光阴托烬余,接床湖树鸟巢如。
三年留命偿磨折,一室何心问扫除。
催老杯浇终古恨,移情灯显数行书。
杭人认入承平世,爆竹声沉万井庐。
乙丑除夕次韵答倦知同年。唐代。陈三立。 残客光阴托烬余,接床湖树鸟巢如。三年留命偿磨折,一室何心问扫除。催老杯浇终古恨,移情灯显数行书。杭人认入承平世,爆竹声沉万井庐。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都城西香山寺。明代。赵完璧。 独宿香山正寂寥,凭谁诗酒纵良宵。槛前山色千年画,枕上泉声半夜潮。风雨满天剧愁思,乾坤无地作逍遥。翠微梦破红尘去,清景曾教负圣朝。
梅花。元代。盛贞一。 古枝点点类璚瑰,不假天工为剪裁。月夜孤标怜晚景,冰溪瘦骨绝尘埃。寒香泣雨魂难返,贞节凌霜志莫回。桃李未曾争艳冶,半窗疏影自徘徊。
秋日郊居。宋代。郭秉哲。 一叶惊初下,烦襟喜复清。云边开岫色,风外送涨声。菊引陶潜兴,蓴牵张翰情。迎眸秋色远,顿觉杖藜轻。
书怀。宋代。欧阳修。 齿牙零落鬓毛◇,颍水多年已结庐。解组便为闲处士,新花莫笑病尚书。青衫仕至千锺禄,白首归乘一鹿车。况有西邻隐君子,轻蓑短笠伴春锄。
冬日上省舟泊龙湾 其二。明代。区元晋。 野色波光泛酒杯,旧游佳伴几人来。空怜听笛清江曲,更忆联帆翠浪堆。珠寺疏钟徒在念,白云霜雁每论才。相思此日蒹葭渺,迢递孤篷独自开。
欧幅刀歌并序。清代。张晋。 延生跌荡风情豪,好客折简频相邀。入室何来吐光怪,陡觉四壁寒萧骚。谈笑未竟更命酒,留我出示欧幅刀。潋滟亮于雪,犀利能吹毛。酒酣把刀向我语,听不能终色如土。昔者闽峤苦未靖,白昼往往劫商贾。杀人如麻谁最强,幅也咆哮猛于虎。纵横据海岛,出没凌沧洲。估船不敢泊,指顾尽失琳琅璆。来往无谁何自谓,百不忧岁在重光。大渊献延陵,别驾来泉州。运筹握算众莫测,一击遂使妖氛收。是夜月黑风怒吼,掩金卧鼓衔枚走。幅时被酒方酣眠,以刀自卫不去手。苍黄拔刀刀弗出,似有旁人阴掣肘。归来击颈置马前,迁以其刀决其首。我闻此言神忽扬,宝物毕竟殊寻常。凭轩拂拭不忍释,杀气直射天苍凉。咄咄欧幅刀,上有欧幅血。倔强何神奇,卒致欧幅灭。譬彼英雄久失身,含愤如今始一泄。幅也安能作刀主?嗟尔铮铮一片铁。呜呼!莫谓铮铮一片铁。
九曲樵歌十首。元代。曹文晦。 琼阙峨峨接太清,五云洞口问长生。欲知岭上无穷景,听取樵歌四五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