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命叠为文酒会,飞笺截句列长筵。坐乾涕泪娱酣战,归狎烟波又换年。
湖海相望聊示疾,梦魂不灭与攀天。飘山坠叶穿疮雁,星底谁窥访衲船。
忆去岁避兵沪上常聚为诗钟之戏次韵寄倦知同年。唐代。陈三立。 亡命叠为文酒会,飞笺截句列长筵。坐乾涕泪娱酣战,归狎烟波又换年。湖海相望聊示疾,梦魂不灭与攀天。飘山坠叶穿疮雁,星底谁窥访衲船。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助甫宦楚久不得书赋此为寄。明代。王世贞。 高枕沧江岁屡移,渚宫旌节未应迟。虚劳白雁三湘转,依旧青山九处疑。老去交游随态失,怪来辞赋畏穷知。吴门岂少耕桑侣,为忆燕台握手时。
茶宗室八十初度。清代。戴亨。 乔松何不凋,苍根结深谷。老鹤何长年,霜毛戢幽麓。缅彼遐龄子,韬机寡营逐。世苦纷自戕,心悴形讵淑。盈缩不在天,达人解真福。祖烈晋王封,丕承隆帝族。富贵等秕糠,抱道甘岩宿。静寂可忘年,真机畅幽独。耆德表群公,教育董天属。忠孝督童蒙,敬慎儆夕夙。圣意眷方隆,虚怀忧覆餗。告休缱绻衷,岂为侣鸥鹿。三凤声闻高,风翮九霄速。继述尽英奇,烟霞遂贪欲。轩车下蓬蒿,迂儒荷青目。忘分交情深,坦白露真朴。值君杖朝期,称觥惭苜蓿。何有罄交欢,荒词为君祝。
远游篇。明代。胡应麟。 端居厌尘世,飞步凌大荒。左挟青龙驰,右骖赤豹翔。西游翳若木,东望穷扶桑。竦身昆崙颠,息驾玄圃傍。道逢安期生,托手共徜徉。携我黄金台,坐我白玉床。太虚为我宅,沆瀣为我浆。俯仰竟百世,焉能辨彭殇。
有怀龚子敬子中。元代。仇远。 两龚昔所慕,二难今是似。简瓢鲁儒生,衣冠楚君子。相期岁月永,不为弓旌起。极目暮云平,修筠怅予倚。
欲去。唐代。韩偓。 纷纭隔窗语,重约蹋青期。总得相逢处,无非欲去时。恨深书不尽,宠极意多疑。惆怅桃源路,惟教梦寐知。
雪窗董寺丞将指平谳安晚来访因举似偃溪为下一则语。宋代。郑清之。 佛法方当恶剧时,偃溪笑里袖钳锤。不教管领千云衲,打彻头关更问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