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雪冠岩峦,高高水上看。笳音切云起,人语落溪残。
钓稳鱼痕长,晴完雁背宽。引春文石径,梅气自生寒。
始春初堂望钟山馀雪。唐代。陈三立。 馀雪冠岩峦,高高水上看。笳音切云起,人语落溪残。钓稳鱼痕长,晴完雁背宽。引春文石径,梅气自生寒。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山中古庙。元代。李裕。 日午山行处,重峦隐古祠。虚廊饶鼠迹,破牖锁蛛丝。花落人何在,云归鸟不知。停骖坐来久,拂藓认残碑。
春愁。明代。谢铎。 独上高楼望眼开,春愁无数逐人来。官河二月冰初合,水国经年雁未回。歧路关心妨斥堠,野田生事入蒿莱。何须更问门前柳,深放黄金作酒杯。
归途杂诗五首 其一。宋代。王松。 穷栖鸟恋旧巢林,匹马经过动悴吟;千里故山青满目,万堆新骨白伤心!
寿陈封君。明代。边贡。 一枝脩竹两芒鞋,踏遍沙汀与石崖。幽兴不随华发变,胜游真与素心谐。舟中白发坡仙梦,楼上青山范老怀。遥忆寿筵秋色好,桂花香里醉高斋。
次韵晁补之廖正一赠答诗。宋代。黄庭坚。 晁子抱材耕谷口,世有高贤践台斗。顷随计吏西入关,关夫数日传车还。封侯半属妄校尉,射虎猛将犹行间。无因自致青云上,浪说诸公见嗟赏。骥伏盐车不称情,轻裘肥马凤凰城。归来作诗谢同列,句与桃李争春荣。十年山林廖居士,今随诏书称举子。文章宏丽学西京,新有诗声似侯喜。君不见古来良为知音难,绝弦不为时人弹。已喜琼枝在我侧,更恨桂树无由攀。千里风期初不隔,独怜形迹滞河山。
题先天观图。元代。范梈。 学仙之人,与仙为徒。住在匡庐之奥、江湖之区。张公炼丹作龙虎,丹成御气游太虚。后来出者绝代无,何不学仙住玄都?玄都之坛角井孤,上摩万里之黄鹄,下伏千尺之饥鼯。阴森桧筠自太古,斩种力与开辟俱。扶桑朝日挂绝壁,坐见楼观青馍糊。擘崖控弦泻哀湍,春秋云露芝田腴。我亦人间山泽臞,偶陪夔龙宾唐虞。有时一醉黄公垆,振风三日撼不苏。折花不得渡弱水,浑手始识仙凡殊。玉堂学士危与吴,遗我兹山之画图。寻窗数户久叹息,无因置我双樗蒲。独行幽人不受呼,扫叶青涧听啼乌。日暮萝径相萦纡,萦纡萦纡向何处?明朝为借麻姑鹏,我亦骑之天上去。
春尽。宋代。张侃。 韶光馀十日,明岁又重来。柳外黄鹂怨,山中杜宇催。一番风送雨,几处锦成堆。且饮深杯酒,携筇缓缓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