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亡细事耳,人气延天命。
吾乡有文谢,万靡挽使正。
谢像藏退庐,(谓胡侍御思敬)竦瞻缀微咏。
二妙开图幅,奇表嵩华映。
附上府理礼,出处痛执政。
作事信天去,一语公自评。
错落数百字,肝胆写豪横。
我欲饮其气,吐以斫枭獍。
压寐魔重重,造劫萌非圣。
狼籍蹄迹间,孤攀血泪迸。
王编修泽寰偕族人笃余明经自庐陵游江南携示。唐代。陈三立。 兴亡细事耳,人气延天命。吾乡有文谢,万靡挽使正。谢像藏退庐,(谓胡侍御思敬)竦瞻缀微咏。二妙开图幅,奇表嵩华映。附上府理礼,出处痛执政。作事信天去,一语公自评。错落数百字,肝胆写豪横。我欲饮其气,吐以斫枭獍。压寐魔重重,造劫萌非圣。狼籍蹄迹间,孤攀血泪迸。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稽句岭。明代。刘基。 白日隐岩嶅,千崖气势豪。溪流婺女阔,山入少微高。危石天欹侧,长风谷怒号。干戈方自此,行役敢辞劳。
和陈莹中了斋自警六绝。宋代。杨时。 画前有易方知易,历上求玄恐未玄。白首纷如成底事,蠹鱼徒自老青编。
秋日过竹堂。明代。文徵明。 爱此萧条远市声,山门端不厌频登。破除尘梦来看竹,妆点閒情坐有僧。雨后秋光分短菊,樽前风味擘新橙。兴怀先哲经游地,欲继高踪愧未能。
送龙太守上计 其一。明代。韩日缵。 白鹤峰前郡,高居百尺层。门庭清似水,寮吏凛如冰。买犊风能易,悬鱼早见称。坡仙遗址在,公暇亦堪凭。
宋君瑞存恕堂。元代。成廷圭。 故家独见宋先世,文采风流一儒素。向来松雪写如心,题在南堂乐居处。门前求药日纷纷,或有无钱亦持去。子孙传之将百年,积券如山不知数。君为郡马几叶孙,复戒诸郎祗存恕。九街正尔黄尘深,杯酒对面干戈侵。营营苟苟者谁子,一毫奚啻争千金。傍人笑问尔何以,平生苦自如吾心。还君此卷三叹息,坐隅自写为规箴。
德韫弟禁酒有作兼咎鸿儿。明代。沈周。 此病都因痛饮中,自凭断饮作医功。便须真止从陶令,也莫无多学次公。醒坐煖宜东阁火,酣眠煞忌北窗风。重君猛省吾深喜,安得聪明及阿鸿。
题陈主事崇谦山水图三首 其一。明代。柯潜。 危桥通别墅,深竹隐柴关。醉卧花间石,吟看鸟外山。半溪流水响,一坞白云閒。回首东华路,从教斗触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