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挟阿兄过问津,停车旁睨国无人。
卅年歌哭凭重觅,万影侏儒与作邻。
撼海长鲸迷出没,处裈群虱自昏晨。
蟠胸干莫终飞跃,与割层波溅虏尘。
送文九移居天津。唐代。陈三立。 忆挟阿兄过问津,停车旁睨国无人。卅年歌哭凭重觅,万影侏儒与作邻。撼海长鲸迷出没,处裈群虱自昏晨。蟠胸干莫终飞跃,与割层波溅虏尘。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次赵提学十月赏菊韵。明代。陈献章。 不论开早与开迟,到处逢花把一枝。清献插来纱帽重,陶潜醉倒葛巾欹。青藜不赴先生召,白雪虚传幼妇词。却对药栏何意绪,江门店酒独斟时。
高城献雉堞,净地邻市声。云含竹阴冷,天浸池光晴。
崖腰怪藤络,石罅香藑生。流瞩景何限,诗成写吾情。
暇日同郑以孝游定光庵坐志喜亭上以池清龟出曝松暝鹤飞回为韵各赋十首用纪一时之清兴云 其二。明代。唐文凤。 高城献雉堞,净地邻市声。云含竹阴冷,天浸池光晴。崖腰怪藤络,石罅香藑生。流瞩景何限,诗成写吾情。
寄潘恭叔曾幼度三首。宋代。赵蕃。 去岁附书并附诗,自吴适粤至何时。殷勤再觅铜鱼使,傥不沉浮敢恨迟。
送客齐化门东马上口号。元代。张翥。 白杨多悲风,黄叶满行路。荒沟寒水碧,乱石且无数。我兴远送别,驻望生百虑。欲往岂不怀,畏此简书故。遥遥墟烟上,历历鸣雁度。秋景倏己短,归人驱车去。劳歌一凄然,回首重愁暮。
挽平城王户侯。明代。魏时敏。 唾壶敲未缺,华表鹤重过。一将英雄尽,三军感慨多。城笳悲落日,营柳掩閒戈。戎马经行处,空闻野鸟歌。
戏书麻线堆下。宋代。范成大。 一身半世走奔波,疑是三生宿债多。折券已饶麻线岭,责偿难免竹竿坡。
和之美舟行杂诗八首 罾鱼者。宋代。司马光。 弱筱絓轻丝,尽日寒溪侧。获少近知无,溪鱼皆尔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