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园二古松,岁必临数视。
挺出挂云雨,苍虬互拏臂。
块然立其下,啸咏脱浊世。
邂逅主人归,偕赏益瑰异。
暝色合形影,恍惚生哀吹。
依攀对偃蹇,忝为天所弃。
梁生笔夺真,犹湿清高气。
求踪万物表,茫茫与之配。
为张仲照丈题梁公约画松。唐代。陈三立。 邻园二古松,岁必临数视。挺出挂云雨,苍虬互拏臂。块然立其下,啸咏脱浊世。邂逅主人归,偕赏益瑰异。暝色合形影,恍惚生哀吹。依攀对偃蹇,忝为天所弃。梁生笔夺真,犹湿清高气。求踪万物表,茫茫与之配。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旧边诗九首 其二 蓟州。清代。方还。 北平雄镇翼幽燕,千里潮河朔漠连。司马高台闻夜吹,卢龙古塞入秋烟。开疆竞说分三卫,筹国何因弃外边。叹息宁封南徙后,遂令烽火达甘泉。
白马篇。南北朝。孔稚圭。 骥子局且鸣,铁阵与云平。汉家嫖姚将,驰突匈奴庭。少年斗猛气,怒发为君征。雄戟摩白日,长剑断流星。早出飞狐塞,晚泊楼烦城。虏骑四山合,胡尘千里惊。嘶笳振地响,吹角沸天声。左碎呼韩阵,右破休屠兵。横行绝漠表,饮马瀚海清。陇树枯无色,沙草不常青。勒石燕然道,凯归长安亭。县官知我健,四海谁不倾。但使强胡灭,何须甲第成。当今丈夫志,独为上古英。
寄江阴夏翁(雪州)。元代。韩奕。 残山剩水旧吴宫,几度相期杖屦同。夜雨新晴桃叶渡,春寒已过杏花风。人生暮景方多暇,春事浓时一半空。解后逢人因问信,酒船何日过湖东。
生朝自述。元代。黄庚。 都道人生七十稀,老逢初度叹衰迟。飞觞醉月贫无酒,走笔迎春富有诗。憔悴自邻蒲柳质,劬劳空起蓼莪思。门无贺客清如水,独对兰花诵楚辞。
天台杂诗四首 其四。明代。郑善夫。 昙花亭前雷雨飞,石梁天巧眼中稀。素裾綦履沾云湿,我自天台华顶归。
次韵何茂恭永新见寄之什 其一。宋代。喻良能。 起家从吏役,宁为食无鱼。游乐废山泽,怀归畏简书。文章簿领外,风采折腰馀。卧辙从兹始,为谋未觉疏。
赠别。宋代。释文珦。 古道久沦丧,世涂堪痛哭。鸾凤尽收声。豺虎方择肉。君从东方来,求我山北谷。君容一何臞,我发日已秃。衰残两如此,宁不感心目。又还别我去,后期难重卜。握手临路岐,赠言以为祝。一祝宜强饭,二祝宜避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