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未回逐日赊,几逢秋色感年华。霜飞木落蝉声咽,风急天高雁影斜。
破帽未应嫌白发,虚罍无那负黄花。纵无宋玉悲秋赋,还敢题糕浪自誇。
又九日二首 其二。唐代。王天性。 佳节未回逐日赊,几逢秋色感年华。霜飞木落蝉声咽,风急天高雁影斜。破帽未应嫌白发,虚罍无那负黄花。纵无宋玉悲秋赋,还敢题糕浪自誇。
王天性(一五二六—一六○九),字则衷,号槐轩,晚年别号半憨。汕头外砂镇林厝村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举人。官盱眙县教谕、丰城县令、上高县令、南昌府通判。穆宗隆庆二年(一五六八),以忤上司早赋归田,肆志于山水诗酒间,尝作《半憨先生传》以自况。著有《半憨集》。清冯奉初《潮州耆旧集》卷一六、吴道镕《广东文徵作者考》卷四有传。王天性诗,以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成式堂藏版《半憨集》卷上所收《澄海金砂王槐轩先生遗草》为底本。 ...
王天性。 王天性(一五二六—一六○九),字则衷,号槐轩,晚年别号半憨。汕头外砂镇林厝村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举人。官盱眙县教谕、丰城县令、上高县令、南昌府通判。穆宗隆庆二年(一五六八),以忤上司早赋归田,肆志于山水诗酒间,尝作《半憨先生传》以自况。著有《半憨集》。清冯奉初《潮州耆旧集》卷一六、吴道镕《广东文徵作者考》卷四有传。王天性诗,以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成式堂藏版《半憨集》卷上所收《澄海金砂王槐轩先生遗草》为底本。
七月二日。宋代。刘敞。 西风入庭树,天气飒然秋。细雨才成润,高云淡不流。平分感一叶,远兴忆扁舟。蟋蟀何须急,羁人始欲留。
中秋夜寄克道运使。宋代。张商英。 不见柯山客,中秋月又圆。夜分清滴露,天末淡收烟。念远情非俗,凌虚骨欲仙。素琴明此恨,相与对婵娟。
山行五首 其五。明代。郑潜。 闭门高卧夜窗空,山酒微酣睡兴浓。月照纸衾浑是雪,道人身在白云中。
次韵和张君镜因赠诗二首 其一。清代。祝廷华。 除却嘉宾至,无求日掩门。自誇腰尚健,敢说齿居尊。励节花栽菊,忘忧草树萱。劳君枉文驾,携手莅荒园。
九日和朱子韵示陈冕。明代。陈献章。 正是诗忙酒乱时,满楼风雨不须归。碧苔院里多秋色,红树溪边又夕晖。九日共餐花有菊,暮年谁羡锦为衣。沧江野艇来何处,遥望孤云在翠微。
李中丞宅夜宴送丘侍御赴江东便往辰州。唐代。韩翃。 积雪临阶夜,重裘对酒时。中丞违沈约,才子送丘迟。一路三江上,孤舟万里期。辰州佳兴在,他日寄新诗。
盘中诗。魏晋。苏伯玉妻。 山树高。鸟鸣悲。泉水深。鲤鱼肥。空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希。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更非。还入门。中心悲。北上堂。西入阶。急机绞。杼声催。长叹息。当语谁。君有行。妾念之。出有日。还无期。结中带。长相思。君忘妾。天知之。妾忘君。罪当治。妾有行。宜知之。黄者金。白者玉。高者山。下者谷。姓为苏。字伯玉。作人才多智谋足。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惜马蹄归不数。羊肉千斤酒百斛。令君马肥麦与粟。今时人。智不足。与其书。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