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归曹操。
灵隐路上 其一。明代。袁宏道。 柳缕时常罥,花溪不断飞。因寻涧底水,忽过树傍扉。面熟逢僧问,心闲数客归。沿流多石趾,尽可作渔矶。
枕流岩。清代。张凤慧。 拳石玲珑薪作瘢,只宜高枕处轻澜。白云数尺笼残梦,明月一床听急湍。侧耳清流声愈大,满身斜照夜将阑。鸳鸯文景饶君侈,急及东山卧谢安。
芝城除夕。明代。郑鹏。 薄宦迁移日,江城岁暮天。可怜新白发,还对旧青毡。故国馀千里,浮生又一年。东风翻巧胜,吾意总萧然。
挽汤丞相三首 其三。宋代。吴芾。 吴郡为僚日,如公最妙龄。众寻归鬼录,独出佐王庭。道丧思人物,公存尚典刑。伤哉今亦逝,唯我老零丁。
赠别卢邻虚。明代。申佳允。 春风夜夜步兵厨,宦思乡愁两地俱。下榻十年怜刻凤,挥琴一室愧飞凫。梁园白雪虹光合,浚野朱旄剑气殊。回首午桥天际碧,青山何日赋莼鲈。
秋夜独书勉诗友。宋代。寇准。 西风惊万木,危坐思悠哉。故国经年别,秋鸿半夜来。人应多弃善,天岂不怜才。休学严夫子,荒凉老钓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