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兹秋翠稼,禾黍晚露湿。
虽然诗兴多,其奈归情急。
清逼蓼花风,热薄桐阴日。
社酒欲娱亲,岂不怀宴集。
友人江顺德连日留饮分韵赋诗得日字操笔立成。唐代。汪炎昶。 峰兹秋翠稼,禾黍晚露湿。虽然诗兴多,其奈归情急。清逼蓼花风,热薄桐阴日。社酒欲娱亲,岂不怀宴集。
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瓷,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 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 ...
汪炎昶。 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瓷,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 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
叹葵花。唐代。戴叔伦。 今日见花落,明日见花开。花开能向日,花落委苍苔。自不同凡卉,看时几日回。
鱼骨。清代。白廷璜。 嘉鱼欣泼刺,骨节乍抽时。刚定无妨鲠,多应不恨鲥。凝脂真有美,去乙总相宜。鼎鼐香生后,江乡品味滋。
方氏临清堂二首。宋代。马廷鸾。 割取风烟归此堂,尘缨更好濯沧浪。青山屋上下流水,永日翻书乐未央。
题南岳铨德观秋声轩。宋代。曾几。 月明雁叫远,露下蝉号寒。幽幽草虫泣,索索梧叶乾。愁人知秋早,听此良独难。竹君南北美,佩服青琅玕。天风一披拂,庭宇声珊珊。灵宫荫老樾,别馆如深山。心净鉴止水,眼明揖千竿。虚籁自然奏,有琴不须弹。世议大可厌,市声无少閒。不如听君语,竟日帘垂间。
张司寇。清代。张鹏翀。 骤马天街一蹶中,险将折臂兆三公。翻身学士疑成瓦,擎掌仙人不是铜。漫笑庄生虚攫右,早夸杜老妙书空。断碑半截浑难补,天遣重完赖国工。
正邦闻王师来驻辞归禾山次韵以别。宋代。王庭圭。 潘才如海渺无堤,肯顾衡茅竹里扉。闲钓一溪春水绿,尚容三寸白鱼肥。忽传铜虎天边下,共探骊珠夜半归。此去烟尘犹未静,何时马迹破苔矶。
题刘伯埙所藏云山图。明代。杨士奇。 一片青山是何处,复岭层峦清可数。春来缥缈生白云,云际连延见芳树。雨声半夜涨溪流,隐者虚亭近水幽。寻常书帙有真乐,况复同志来扁舟。展图彷佛沙溪路,四十年馀记曾去。鹅鼻峰高捲翠岚,鸡潭波静澄寒雾。百川先生富天趣,一笑相逢豁襟度。携酒持鱼踏白沙,共我酣唫不知暮。先生乘云竟不归,令弟郎曹荣锦衣。每同感慨论畴昔,还忆旧游心不违。我愧非才侍丹阙,壮岁叨荣已华发。投簪他日或蒙恩,更访沙溪棹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