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老龙时出没,万斛舟航皆辟易。
此龙脊背已铁石,肯逐时好作人日。
我呼邦人来踏碛,恍然如见河图出。
大巫鸡卜占云吉,小巫竹枝歌转激。
飘石杨沙障江色,尘埃何处不相袭。
摩挲石刻聊偃息,恐有老人来横笛。
云安龙脊滩。唐代。杨济。 洞庭老龙时出没,万斛舟航皆辟易。此龙脊背已铁石,肯逐时好作人日。我呼邦人来踏碛,恍然如见河图出。大巫鸡卜占云吉,小巫竹枝歌转激。飘石杨沙障江色,尘埃何处不相袭。摩挲石刻聊偃息,恐有老人来横笛。
杨济,字济道,晋源(今四川崇州)人,一作遂宁(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三)人。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除秘书郎兼日历所编类圣政检讨官。六年,进著作佐郎。嘉泰元年(一二○一),出知果州。终潼川路转运判官。有《钝斋集》,已佚。事见《鹤山集》卷五三《杨济道钝斋集序》、《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 ...
杨济。 杨济,字济道,晋源(今四川崇州)人,一作遂宁(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三)人。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除秘书郎兼日历所编类圣政检讨官。六年,进著作佐郎。嘉泰元年(一二○一),出知果州。终潼川路转运判官。有《钝斋集》,已佚。事见《鹤山集》卷五三《杨济道钝斋集序》、《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
送郑叔贞从驾巡边三首 其三。宋代。王绅。 子长好远游,为文时出奇。子美遍涉历,穷达皆寓诗。斯文千载事,藉此清淑资。羡子有深缘,遭遇天人知。薰陶饫令德,游览逢盛时。坐使补衮手,抽出独茧丝。蹇予类斥鴳,卑卑守茅茨。安得凌风翼,与之相追随。
次韵高龙洲入道。宋代。陈深。 轩车绝华念,野服遂幽情。白鹭临溪逈,玄蝉馀露清。弃家师季伟,莳药友通明。且结烟念客,谁论世上名。
送房元直赴北京。唐代。严维。 犹道楼兰十万师,书生匹马去何之。临岐未断归家目,望月空吟出塞诗。常欲激昂论上策,不应憔悴老明时。遥知到日逢寒食,彩笔长裾会晋祠。
答范景山昼诗见意。宋代。陈著。 绿阴门外涨黄尘,来往清风自可人。契阔一尊镫雨旧,平安数字麦寒春。閒居有味何妨拙,古道无情却耐贫。漠漠水云山隔断,何时王翰卜为邻。
桐庐县仙人洞十题 其二 石佛。宋代。黄裳。 兀若看经不记时,洞天虽近已忘归。谁知心印窥玄海,且看云霞体上衣。
同考夫商隐寅升登云岫。清代。吕留良。 翠列青攒尽处尊,怒涛喷薄插孤根。年年合璧无消息,夜夜寒潮入梦魂。鹰上秋风争雁路,龙随冷雨伏蛟门。山僧不识人间恨,犹记圆沙涨旧痕。
自慰辞。明代。沈周。 念曜轮之迅迈,若驾余而同驰。省孩提之犹昨,寻衰丑之䀜斯。悯微生之有限,乐何少而多悲。丧亡疢疾,沓忧虞之丛己,奚气血之堪持。世汶汶而曷超,时冉冉而莫追。事往往而革变不常,理瞢瞢而吉凶难必。吉自吝而变凶,凶自悔而化吉。祸福循环,得得失失。惟吾人者,迨老无少,迨死无还。不如草木之有消息,独优得于一气之间。准亭毒之无私,何偏颇于义而锢顽。纷不齐之不可以度絜,又玩寿夭而倒蹠颜。无乃匿智窅冥,使人不得窥其奸。已乎哉挢广可以开隘,发笑可以破患。引壶觞以杼怀,寄啸咏于高閒。或跂石而孤坐,或振策以清般。鸟飞鸣而媵余,盼芳条之可攀。悠然临水,畅然登山。信造物之逆顺,更惘惘而长叹。
张魏公三省研马通伯得之属题。清代。陈宝琛。 投閒假与养亲年,坐看秦头自格天。绝学寮中蟾泪尽,刳肝为纸有谁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