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柳烟空泣露蝉,夜堂红烛照长筵。门临一叶秋声里,帘卷秋风夕鸟边。
且纵芳樽吟绿水,莫将青镜叹流年。兴酣耳热忘头白,不觉清宵刻漏传。
秋夜饮。唐代。王恭。 残柳烟空泣露蝉,夜堂红烛照长筵。门临一叶秋声里,帘卷秋风夕鸟边。且纵芳樽吟绿水,莫将青镜叹流年。兴酣耳热忘头白,不觉清宵刻漏传。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五君咏 其五。清代。王东槐。 屯田物无竞,不见嗔喜颜。汪汪千顷波,流注胸臆间。情矜有窘步,意旷得境间。何如通与介,惟取性所安。
观城歌七首 其六。明代。边贡。 大北门西掷甲山,山头古庙草斑斑。中丞驻马看遗像,认得将军旧姓关。
入庐山。清代。易顺鼎。 名山别经岁,见面恒苦疏。重寻意已欣,况有嘉客俱。二州连荆扬,三宿异舟车。嚣尘背江郭,夐睇凌霄隅。灵象纷在眼,造化为之枢。层阴漏云日,倏曶光景殊。仙人骑白龙,游戏于空虚。峰峰各生烟,不辨谁香炉。天风入涧籁,万窍酣笙竽。灵雨木末来,萧飂满人裾。岂敢怨沾湿,田歌欢有余。余亦自怡悦,兹游清可书。
永日观。元代。陈樵。 几番落叶树阴残,说与山人更不看。春日花连小东白,暮年草创大还丹。月车长绕吴天角,石影生从太极前。只把蟠桃分岁月,一花一实一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