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际飞流见底清,惟应官暇爱山行。萝衣相对林中净,忘却春风五马荣。
书陆大守山水二图 其二。唐代。王恭。 云际飞流见底清,惟应官暇爱山行。萝衣相对林中净,忘却春风五马荣。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罗宪北林预脩禊事。宋代。姚镛。 玉节先期泛禊川,携壶与客上楼船。江亭野寺山山好,梅子樱桃树树圆。看竹静行松下道,瀹茶寒汲石根泉。清游尽日惟觞咏,不学兰亭悦管弦。
送王书臣佥宪之岭南。清代。曹庭枢。 鬖鬖细柳绿垂堤,二月东风送马蹄。君过岭南春正好,蛮花万树鹧鸪啼。
虎丘。明代。陶安。 海涌危峰翠拂天,瘗来池剑化蜿蜒。楼台隐映王珣宅,树石荒凉陆羽泉。古冢月明无踞虎,芳林春尽有啼鹃。名山胜境关情久,祇为寻登一系船。
菖蒲山子歌。宋代。周紫芝。 南人生长在山间,家家有窗窗有山。吴峰楚峤不知数,但见云埋雨洗堆烟鬟。谁知长安绮纨子,一拳何处镵云根。阳侯疏凿出岩穴,上有斓斑皱藓纹。下有千岁不死瑶草苍须繁,痴儿持此矜王孙。朝携磈礧登朱门,暮拥红旌辞帝阍。开元承平二十年,四边无警不控弦。绣衣半是花鸟使,达官避路谁敢言。大艑岢峨春浪碧,处处争看太湖石。天心不肯乾太湖,八州万口空嗟吁。累石作山齐华岳,千峰万峦撑碧落。樛龙夭矫揽云雨,彷佛去天无一握。锦帆东下飞龙舟,咸阳苑籞空萧索。杜陵野老哀江头,菖蒲之山兮谁尔留。
赠别王础尘。清代。陈恭尹。 昔年与子珠江别,太白有芒宵八月。今来送子五羊城,土木双星守不行。徘徊往复似有恋,毋乃类我故人情。昔年见子须如漆,今来白发参差出。死生万变十年中,唯有两心尚如一。不肯低头就一时,不曾失足受磷缁。只将热酒浇怀抱,下士闻而大笑之。君不见天上之星密如雨,亮天之工才有五。世间豪杰岂能多,碌碌因人自终古。
送评事十九叔入秦。宋代。强至。 白露沾兰草,王孙转忆归。蔡州新战罢,郢路去人稀。谒帝不辞远,怀亲空有违。孤舟看落叶,平楚逐斜晖。北阙见端冕,南台当绣衣。惟余播迁客,只伴鹧鸪飞。
菩萨蛮。清代。杜文澜。 疏帘雨过濛濛月,啼螀满径愁黄叶。斜倚曲阑干,玉钗生暮寒。清砧催隔院,心共飞鸿远。归信总无凭,空帷怨夜灯。
某前日以鄙诗叙谢通判国博特垂宠和谨复依韵。宋代。强至。 夫子文章却异端,横流遏尽见平湍。间于风雅能臻极,粹甚圭璋不假刊。累句辄尝论盛美,赐篇还与作荣观。起予自愧无商学,何敢言诗向杏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