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初黄柳飞雪,棹歌声里行人别。别思空随海上波,客心已醉吴中月。
嘉禾山水盛繁华,才子今游若到家。金屏射中双栖鸟,红烛争开并蒂花。
问君今年二十几,大颡疏眉有如此。少君不愧鲍家郎,乐广应期卫公子。
冰玉相亲情更多,泮林官况近如何。为言白首甘藜藿,岂望青云到薜萝。
送林彦衡子婿游汉赴嘉禾吉期。唐代。王恭。 蜀葵初黄柳飞雪,棹歌声里行人别。别思空随海上波,客心已醉吴中月。嘉禾山水盛繁华,才子今游若到家。金屏射中双栖鸟,红烛争开并蒂花。问君今年二十几,大颡疏眉有如此。少君不愧鲍家郎,乐广应期卫公子。冰玉相亲情更多,泮林官况近如何。为言白首甘藜藿,岂望青云到薜萝。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出塞曲十六首 其五。明代。胡应麟。 受降城下战初回,无定河边画角哀。落日沙场秋色满,题诗人在赫连台。
金缕曲 其一 始用眼镜。清代。樊增祥。 五十平头矣。傍青灯、摩挲病眼,废书而起。就使刘郎窥宓枕,也似看花雾里。是谁把、轻冰琢洗。醉缬狂花收拾净,剪双瞳、还我秋江水。犹自有,少年意。抄书试写桃花纸。笑依然、丹黄满目,短檠身世。加上一重殊不恶,包老灯笼逊此。便从此、目虾相倚。牙仗须梳同检点,更美人、赠我荷囊紫。同系在,吴襟底。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韵 其十。清代。沈光文。 未伸博浪志,居此积忧忡。一命依麋侣,全军傍蜃宫。身闲因性懒,我拙任人工。岛上风威厉,蓬蓬震太空。
移居。明代。归子慕。 冉冉岁云暮,寒风正凄其。言辞东村宅,去适西村庐。岂无旧巢恋,欢与吾仲居。西村况不远,相去一里余。回瞻竹树间,炊烟出前厨。吾病四十衰,厌厌日不如。忧患易反本,戚戚念友于。安得我叔氏,亦复来于兹。遥望城中山,引领空嗟咨。
题毛水部。明代。周瑛。 城南城北皆尘壤,马蹄何处踏苍莽。归来独坐草堂深,诗思飞落湘江上。湘江春水绿沉沉,芦洲荻渚鸣春禽。上有平坡亘千里,何人种竹皆成林。白日倏忽起雷电,咫尺江山看不见。一时芦苇尽销沉,老竹独与风雷战。风雷震荡云冥冥,化作蛟龙天外行。人间无处寻踪迹,劲风凛凛长江横。东风日出晓来霁,上下分明见天地。长身玉立好儿孙,满眼苍云浩无际。圣朝天子开明堂,大化四浃和风翔。奇才一入伶伦手,坐见制作追咸章。而今海宇干戈息,佳种烦君更培植。万丈清风扫俗尘,纷纷桃李无颜色。
行次宜春寄湘西诸友。唐代。齐己。 幸无名利路相迷,双履寻山上柏梯。衣钵祖辞梅岭外,香灯社别橘洲西。云中石壁青侵汉,树下苔钱绿绕溪。我爱远游君爱住,此心他约与谁携。
挽乔民瞻。宋代。王洋。 楚乡槐市忆当年,锦绣文章六艺先。朱绂哀怜应有在,白头故旧各凄然。修文地下埋英骨,遗爱江城付彩编。造化於公意良厚,不教丹旐涉长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