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迢递乱峰深,谷口斜晖转树林。归到茅斋灯火夕,不堪黄叶与秋砧。
秋山暮归 其二。唐代。王恭。 白云迢递乱峰深,谷口斜晖转树林。归到茅斋灯火夕,不堪黄叶与秋砧。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鲁墟础。宋代。陆游。 鲁墟无复坏垣存,偶榜舟来入乱云。杜曲桑麻犹郁郁,桃源鸡犬亦欣欣。青围旧墅千峰立,绿引官河一脉分。我卜数椽差不远,得归何以报吾君?
杂兴六首。唐代。皎然。 吾观谈天客,工言丧其精。万物资广庇,此中何有情。若为昧颜跖,修短怨太清。高论让邹子,放词征屈生。请从象外推,至论尤明明。短龄役长世,扰扰悟不早。嫔女身后空,欢娱梦中好。从教西陵树,千载伤怀抱。鹤驾何冥冥,鳌洲去浩浩。柔颜感三花,凋发悲蔓草。月中伐桂人是谁,翻使年年不衰老。谁高齐公子,泣听雍门琴。死且何足伤,殊非达人心。独高庭中鹤,意远贵氛埃。有时青冥游,顾我还下来。白云琅玕色,一片生虚无。此物若无心,若何卷还舒。疏散遂吾性,栖山更无机。寥寥高松下,独有闲云归。精意不可道,冥然还掩扉。
送李侍御赴安西。唐代。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