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阴里隐禅扉,一上中峰入翠微。涧口绿萝侵岸帻,林端祗树拂行衣。
春城乞食何人到,沧海浮杯更未归。此度寻僧应不遇,泉声山影思依依。
访僧不值。唐代。王恭。 万松阴里隐禅扉,一上中峰入翠微。涧口绿萝侵岸帻,林端祗树拂行衣。春城乞食何人到,沧海浮杯更未归。此度寻僧应不遇,泉声山影思依依。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挽董澜溪二首。宋代。王珪。 嗜学尝忘味,说诗堪解颐。竹林虽晚会,濠上独深知。兰畹无留馥,凤巢空旧枝。停云正愁望,横笛未休吹。
和南村春兴。明代。龙瑄。 朝来携杖到前溪,风暖花香满袖携。郭索近晴穿草出,钩辀长日隔林啼。松阴野庙将春社,茅屋人家正午鸡。眼底韶光尽诗景,酒庐僧舍漫留题。
苦热。宋代。宋庠。 溽暑南方候,贞光大火天。流金空畏日,堕水忽惊鸢。掌露凉难挹,心瓜疾未蠲。鵩妖卑湿地,魃虐蕴隆年。虚谷全收籁,焦原欲出烟。洪炉方扇物,何处预陶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