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寄宿在田家,谷口南风生枣花。田夫归来系牛牯,向前问客何乡土。
厨头唤妇具黄粱,树里携瓶沽酒浆。木绵作衾溪石枕,青竹为灯照吟影。
田夫更语妻勿嗔,客子不是寻常人。
寄宿田家。唐代。王恭。 日暮寄宿在田家,谷口南风生枣花。田夫归来系牛牯,向前问客何乡土。厨头唤妇具黄粱,树里携瓶沽酒浆。木绵作衾溪石枕,青竹为灯照吟影。田夫更语妻勿嗔,客子不是寻常人。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秦。明代。吴殳。 质子妖姬货可居,六王未毕已丘墟。鞭桥东去无灵药,骖乘西归有鲍鱼。黄犬泪中惭废立,白蛇醉里报驱除。当时早为秦非计,牧地为封食有馀。
重九后五日游齐山。宋代。严粲。 官痴缚辰酉,节物如相负。兹游未觉晚,黄花落吾手。没鸥江自迥,脱叶山新瘦。凄凉千载心,西风一搔首。
孙公素中允将往相台谒韩魏公贻诗为别因以酬。宋代。强至。 紫宸班退听宣麻,镇邺司徒换将牙。到日玳筵公定喜,当年珠履客尤嘉。赋惊合座争观祢,乐重当时合姓车。入夏后园闻更好,绕池十丈看荷花。
满江红 登宾娥台故址玩月有感。清代。安绍杰。 光禄高台,负浚渎、清流千折。想往日、凉秋登览,许多豪杰。交厚谈心都豁达,翼酣落笔俱超逸。待冰轮、拥出酌葡萄,金樽凸。真韵事,人争说,易代后,还如昔。乃吾今但见,丘陵巀嵲。林表高峰犹耸翠,桥边蔬棚空凝碧。望姮娥、惨澹度云霄,增凄切。
题上蓝西堂秀老壁。宋代。游九言。 槎牙此老是枯松,衲破寒窗百病攻。赢得雪霜皮骨在,几看桃李谢春风。
芙蓉月·蛮府辍棹时。清代。朱彝尊。 蛮府辍棹时,梅熟处日日阑风吹雨。无心好梦,早被行云勾住。难道今番是梦,梦里分明说与。留不得,翠衾凉,珠泪飘残蜜炬。啼鹃满山树。谢多情小鸟,劝侬归去。秋期过了,夜月寒生南浦。执手枯荷池上,宛种玉。亭东路。贪梦好,问柔魂,可曾飞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