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气凉如水,羁心耿似星。风鸣应落树,月上欲侵棂。
去住身皆拙,迟回计不停。明朝从季主,试向卦中听。
不寐。唐代。李舜臣。 夜气凉如水,羁心耿似星。风鸣应落树,月上欲侵棂。去住身皆拙,迟回计不停。明朝从季主,试向卦中听。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
李舜臣。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贺新郎·记与诸子往岁金陵之游,感怀宗二又曾。清代。陆震。 恨事多如许。记前年、秣陵城下,群公相聚。座有宗生高兴极,招手狂吟而去。路踏入、乱山荒坞。再上孝陵回首望,见禁城、秋柳垂烟莫。是往日,朝天处。运移汉祚畴能拒。叹从来、蜗头蛮触,都归历数。指点六朝遗迹在,多少兴亡之故。曾一夕、共论千古。来岁重游君不见,也铜驼、石马知回顾。只髣髴,精灵度。
闽舟感怀 其二。清代。易顺鼎。 珠崖弃地岂良图,赤手擎天一柱孤。忍见伊川皆野祭,况闻仓葛有人呼。故乡真定辞先垄,异代延平访旧都。南越今方为汉守,长缨祗愿系东胡。
和潘良贵三江亭。宋代。王珩。 潘郎未觉鬓霜侵,佳致乘闲得得寻。古岸渺茫分远渡,飞甍虚敞快人心。融樽想见频颓玉,季诺由来雅胜金。野老固惭东阁客,何妨同作醉翁吟。
鹧鸪天(番禺齐安郡王席上赠故人)。宋代。向子諲。 台埭初逢两妙年。瑶林玉树倚风前。疏梅影里春同醉,红芰香中月一船。长怅恨,短因缘。空余胡蝶梦相连。谁知瘴雨蛮烟地,重上襄王玳瑁筵。
夜遇子相城西同宿 其二。明代。王世贞。 天地事何限,风霜吾自雠。如何三月别,顿尽百年愁。未易蛾眉老,何当骏骨留。停鞭又挥手,斗气浅幽州。
送黄义城还文江由御史左迁授经韶士。明代。符锡。 凤来晴雪亚琼枝,庾岭浈江处处奇。别路暖回骢马客,行囊清照铁峰诗。齐人作式宾师远,鲁国登坛弟子谁。明日天涯重翘首,五云犹忆盖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