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得归心,追游每共寻。衔杯能月上,开菊况秋深。
露白庭阴净,山青海气沉。应多新熟酒,拟作向来斟。
秋日诸友招饮病体未赴 其一。唐代。李舜臣。 一自得归心,追游每共寻。衔杯能月上,开菊况秋深。露白庭阴净,山青海气沉。应多新熟酒,拟作向来斟。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
李舜臣。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山村见凤仙花。宋代。陈辉。 小种花开地不偏,生来枝叶本嫣然。半痕奇艳添微粉,几瓣新红染翠钿。色映疏帘欺睡后,香飘野砌到尊前。莫嫌寂寞山村里,却有亭亭物外仙。
送胡正辞。元代。盛景年。 春水淡无姿,垂杨雨方绿。送人南浦岸,飞下双鸲鹆。鸲鹆羽衣短,只过溪南宿。征帆顺风去,万里随鸿鹄。趍名莫惮劳,既荣还虑辱。宾阶有富人,清论俱成俗。东吴开漕府,郎吏明如玉。时艰海亦枯,莫尽杯中醁。
登禅冈寺望和虞记室诗。南北朝。何逊。 南望南郭门,拱树稍云密。北窗北溱道,重楼雾中出。接树隐高蝉,交枝承落日。光阴不可舍,怀抱何由悉。
撞冰行。金朝。蔡圭。 船头傅铁横长锥,十十五五张黄旗。百夫袖手略无用,舟过理棹徐徐归。吴侬笑向吾曹说,昔岁江行苦风雪。扬槌启路夜撞冰,手皮半逐冰皮裂。今年穷腊波溶溶,安流东下閒篙工。江东贾客借馀润,贞元使者如春风。
二忠祠 其二。明代。黎民表。 方伯本庆源,媲先树勋烈。腾骧在万里,早已见汗血。剖符古冈州,遇事辄勇决。冠弁日岌峨,圭璋遽昭晰。授钺典名藩,赐履遍海澨。溟浸歼鲸鲵,碉房扫槎蘖。舞干服三苗,回面靖百粤。玉麟锡纷纶,铜柱表巀嵲。石建盖恭谨,冯异功不说。幽讨从江门,从容榜兰枻。悯溺吊厓山,蹈海愤始渫。左辖应未酬,台阶遂中折。殊勋载盟府,芳猷被邦耋。念功今神尧,崇祠再昭揭。秋风汗马趋,夜月皋禽唳。金貂缀惠文,千秋见臣节。
临江仙·寒柳。清代。陈维崧。 自别西风憔悴甚,冻云流水平桥。并无黄叶伴飘飘。乱鸦三四点,愁坐话无憀。云压西村茅舍重,怕他榾柮同烧。好留蛮样到春宵。三眠明岁事,重斗小楼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