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边塞上,飞檄忽纵横。独将三军出,分为四道行。
阴山锋始接,瀚海帐皆倾。缚得名王至,声驱右北平。
塞上。唐代。李舜臣。 秋风边塞上,飞檄忽纵横。独将三军出,分为四道行。阴山锋始接,瀚海帐皆倾。缚得名王至,声驱右北平。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
李舜臣。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杂诗二十七首。宋代。曹勋。 佛头山下雨随风,倒海翻江一饷中。徙倚栏干便晴霁,湖光渺渺夕阳红。
次韵李大著春日杂诗十首 其一。宋代。喻良能。 春晚饶芳景,官閒得细看。隔窗黄鸟并,开卷壁鱼乾。过雨苍苔湿,迎风翠竹寒。发华搔更短,斗酒自相宽。
杏花天 赋疏杏。宋代。张炎。 湘罗几剪黏新巧。似过雨、胭脂全少。不教枝上春痕闹。都被海棠分了。带柳色、愁眉暗恼。谩遥指、孤村自好。深巷明朝休起早。空等卖花人到。
天冠山题咏二十二首 其十五 学堂岩。元代。赵孟頫。 仙人非痴人,山中犹读书。嗟我癈学久,闻此一长吁。
子胥庙。明代。陈公懋。 江上潮声日夜流,鸱夷未散霸图收。虎狼敌国英雄恨,麋鹿荒城鬼魅愁。西子捧心终作祟,越王尝胆始成谋。一人存失兴亡系,楚水吴山尽是秋。
初春感怀。宋代。陆游。 关河谢远游,岁月迫归休。敢恨骥伏枥,但思狐首丘。雪明窗误晓,霜点鬓惊秋。羁旅饶愁思,谁怜季子裘?
有田。元代。张养浩。 有田负郭,伊迩匪辽。我倦而归,于焉逍遥。爰力于书,且勤于苗。朝斯夕斯,以咏以谣。式结今好,言报夙劳。山既我狎,川亦余媚。维禽维鱼,亦莫余畏。林则有风,洞则有云。酿则有秫,馔则有芹。樵则有柯,钓则有纶。维人至乐,曰丘曰壑。得而颛之,何有人爵。彼爵与名,岂不我荣。其或舍旃,允有未任。允有未任,且以鼓琴。
临江仙 从旅馆至冉园示理鸣。近现代。章士钊。 隔夜西风未散,对山宿雾争霏。晨朝无事出门时。墙头双燕在,溪岸一竿垂。记得年前初到,曾随仙女逶迤。云英嫁去再来迟。意中明月在,还是饮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