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连云接爽溪,钟声还与鼓声齐。
长安若问江南事,说道风光在水西。
题泾县水西寺。唐代。李忱。 大殿连云接爽溪,钟声还与鼓声齐。长安若问江南事,说道风光在水西。
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
李忱。 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元日用韵 其二。明代。区元晋。 拂笺山日入窗明,又赋阳和第一声。世际淳熙归会极,人从儆戒颂持盈。太平有象超千古,雨露无私覆万生。何处唐虞今击壤,蒿莱腔调本无更。
忆昔登天府,文华萃帝乡。俊才鱼贯列,多士雁成行。
宝剑悬秋水,骊珠耿夜光。三场如拾芥,一箭已穿杨。
题进士索士岩诗卷士岩与余同榜又同为燕南官由翰林编修为御史台掾兼经筵检讨除为燕南廉访经历。元代。萨都剌。 忆昔登天府,文华萃帝乡。俊才鱼贯列,多士雁成行。宝剑悬秋水,骊珠耿夜光。三场如拾芥,一箭已穿杨。上策师周孔,飞声陋汉唐。凤池开御宴,虎榜出宫墙。赐笏丘山重,恩袍雨露香。天花皆剪翠,法酒尽封黄。冠盖游三日,声名满四方。历阶超宰辅,捧表谢君王。第甲分三馆,镌碑立上庠。曲江嘉宴会,合席尽才良。契谊同昆弟,比和鼓瑟簧。誓辞犹在耳,离思各惊肠。台阁需材器,儒林作栋梁。超迁乌府掾,辉映绣衣郎。迫晏封几事,平明出奏章。日披坟典旧,时念簿书忙。检讨超经幄,论思近御床。圣朝稽古道,日暮下回廊。羁旅然薪桂,长吟出锦坊。弱妻贫且病,羸马瘦仍僵。穷巷回车辙,空厨泛酒浆。故人传奏目,请便趣行装。皇极三台重,燕南各道昌。承恩辞魏阙,揽辔去恒阳。晓幕芙蓉露,秋空柏树霜。诸司循直矢,群吏肃宏纲。汉水浮神马,岐山出凤凰。行须冠獬豸,已见走豺狼。惭愧蓬蒿翼,乘风亦下翔。
太古雪为杨友直赋。元代。杨载。 往时天大风,能吹华山裂。坠此一卷石,或云太古雪。粤自开辟初,云气所凝结。已经六万岁,变化同巀嶪。望之色正白,表里共澄澈。尘土不能涴,光采耀日月。愿君勿爱此,持以献金阙。回中避暑时,持用消毒热。
横碧轩。宋代。曾几。 道山心已灰,但有爱山癖。移家过溪住,政为数峰碧。空蒙梅子雨,了不见颜色。朝来忽献状,欣若对佳客。晴窗卷书坐,葱翠长在侧。似为神所怜,持用慰岑寂。会登此山头,却望水南北。烟树有无间,吾庐应可识。
故人巴山兄自山东来渝为赋长歌。近现代。陈仁德。 巴山画坛射雕手,握笔独向天涯走。南海苍茫岱岳高,海岳之间传名久。一去匆匆十馀年,飘如孤云渺如烟。渝州乍见疑是梦,不信故人到眼前。为我一笑解画囊,忽然满目生光芒。日照四海珠玉灿,波摇五湖烟霞长。钟馗一怒拔剑起,魏武观海浪迤逦。翠竹挺出风露间,寒梅傲立霜雪里。自云别后行路难,天南海北苦往还。风尘荏苒朝复暮,总胜沉沦在故关。故关当年浮云蔽,欲留不能去无计。岂是游子忍离乡,梦闻杜鹃辄流涕。我亦仰天出门来,异乡灯火独徘徊。篱下何止千般苦,终不愿返巴王台。山城夜静月当头,请君同上酒家楼。举杯为君歌一曲,朝天门下水悠悠。
别弟惟节北上。明代。黎民怀。 曾于艺苑著雄文,岂为吹嘘入五云。老去宦情应识我,时来剑气独怜君。花开客舍尊堪把,草绿池塘梦又分。自昔黄金招骏骨,音书南雁好相闻。
元禀仙胎,隐七岁玄光混太阳。感东华真迹,飘空垂顾,悟人间世梦,复遇重阳。密叩玄关,潜施高论,皓月清风炼一阳。神丹结,继璇玑斡运,羽化清阳。欣欣舞拜纯阳。又虚妙天师同正阳。命海蟾引进旌阳。元妙古任安,尹喜关令丹阳。大道横施,驱云天下,绝荡冤魔显玉阳。诸仙会,讲无生天理,空外真阳。
沁园春·元禀仙胎。金朝。王处一。 元禀仙胎,隐七岁玄光混太阳。感东华真迹,飘空垂顾,悟人间世梦,复遇重阳。密叩玄关,潜施高论,皓月清风炼一阳。神丹结,继璇玑斡运,羽化清阳。欣欣舞拜纯阳。又虚妙天师同正阳。命海蟾引进旌阳。元妙古任安,尹喜关令丹阳。大道横施,驱云天下,绝荡冤魔显玉阳。诸仙会,讲无生天理,空外真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