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事已遥,大碑摧风雨。灵坛久销秃,古木中梁柱。
峰峦至此尽,苍石无寸土。俯视万仞高,悲辛但狂顾。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 其六 登封坛。唐代。苏辙。 登封事已遥,大碑摧风雨。灵坛久销秃,古木中梁柱。峰峦至此尽,苍石无寸土。俯视万仞高,悲辛但狂顾。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题应宁所藏马敬瞻山水图。明代。李东阳。 空堂宿雾衣巾湿,展卷看图向庭立。高峰巃嵷树蒙葺,雨气山光满川湿。中有扁舟一钓翁,手把纶竿头戴笠。欲渡真愁野水昏,将归更恐溪风急。渠虽不语吾亦解,已觉良工竟先入。练川老子旧名流,三十年来邈谁及。今时画工强解事,枉秃霜毫翻墨汁。舍人耽诗复爱画,断素遗缣总收拾。向来卷帙堆比山,后得此图尤什袭。嗟予对此开郁悒,如热者濯渴者汲。诗成画法两无聊,空对西山高岌岌。
隐居杂兴 其三。明代。薛亹。 栖迟此地度年华,志在烟霞乐更奢。偏野开云因种秫,临池汲水为浇花。閒中得趣吟遍好,醉里登高帽欲斜。睡觉忽惊人扣户,传书思我月传茶。
地上。明代。郑善夫。 雨霁临池好,桥平纵步宜。湿泥勤燕子,新水乐鱼儿。病叶风多下,团萍夕更移。中吴消息恶,吟赏泪交垂。
唐多令 戏答方敦四。明代。曹溶。 吴舫出娇娥,轻衫蹙绣罗。踏花田、冷透双靴。任是锦帆催去急,留客意,有回波。时拟听清歌,维摩奈病何。不如人、千种蹉跎。饮到旗亭刚吐气,肠断句,柳家多。
游七星岩 其三。明代。郭棐。 星岩开凿自何年,翠竹苍松锁曙烟。古阁秋明千嶂外,梵台风肃百灵前。振衣绝壁岚光映,跃马平山霁色连。应有怜春如杜甫,任随花柳问前川。
东坝。宋代。崔敦礼。 前夜湖山月,今朝濑水船。飘零良自苦,浩荡有谁怜。云合前村雨,风收别浦烟。乘凉趣归棹,咫尺是金渊。
鲁忠王挽词三首 其二。唐代。宋之问。 邦家锡宠光,存没贵忠良。遂裂山河地,追尊父子王。人悲槐里月,马踏槿原霜。别向天京北,悠悠此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