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僧迷有著,因病得寻师。话尽山中事,归当月上时。
高松连寺影,亚竹入窗枝。闲忆草堂路,相逢非素期。
寻僧元皎因病。唐代。杨凝。 此僧迷有著,因病得寻师。话尽山中事,归当月上时。高松连寺影,亚竹入窗枝。闲忆草堂路,相逢非素期。
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杨凝。 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书愤五首 其三。近现代。杨赓笙。 曾伴荆卿入暴秦,南冠一载未亡身。何来刺背孙鸣凤,不异诛心章炳麟。已违遗教排共党,又见反叛媚东邻。早知软化师评定,此贼奚容秉国钧。
送王詹叔利州路运判。宋代。王安石。 王孙旧读五车书,手把山阳太守符。未驾朱轓辞辇毂,却分金节佐均输。人才自古常难得,时论如君岂久孤。去去便看归奏计,莫嗟行路有崎岖。
城头月 江营。宋代。徐玑。 江东元老称恒武。烽火天南路。万队旌旄,千重甲帐,壮士雄于虎。鸣笳伐鼓轰朝暮。只有筝琶苦。弹向西风,携来凉月,半是从军妇。
读东坡诗。明代。丘浚。 东坡居士真天人,文章豪迈如有神。光燄岂但长万丈,笔端真可干千钧。万斛源泉随地滚,玉盘明珠无定准。虢国夫人控五骢,淡扫蛾眉却胭粉。风霆熻歘一时来,须臾雨霁烟云开。虹收电戢星斗烂,一天明月光昭回。此翁落落不可得,谪仙少陵乃其匹。小儿淮海秦少游,大儿豫章黄鲁直。前生自是永禅师,后学宜称韩退之。玉堂金莲不足贵,罗浮琼海真瑰奇。谁云赋诗不中和,馀子碌碌真么䯢。眉山至今草木枯,五百年来生一个。海南遗迹有双泉,我家依约双泉边。双泉湮没不可见,山城落日生云烟。
秋夕不寐。宋代。宋祁。 槭槭始遥夜,骚骚无寐时。啼螀思岁晚,寒叶伴人衰。白发生将遍,丹砂化苦迟。多情是残月,通晓共遥帷。
芥庵自述。宋代。李洪。 不厌城隅僻,新成芥子庵。负暄真化国,空想极毗岚。日月须弥顶,风云钴鉧潭。冬穷数九九,玄旨扣三三。何假维摩榻,偶同弥勒龛。氎巾方纵解,骊颔或深探。处遁心无闷,居贫实不贪。微尘无尽藏,安住我伽蓝。
七言四韵十六首 其七。宋代。张伯端。 要知产药川源处,只在西南是本乡。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远不堪尝。送归土釜牢封闭,次入流珠厮配当。药重一斤须二八,调停火候托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