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杨凝。 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坐禅铭。唐代。大义。 参禅学道几般样,要在当人能择上。莫只忘形与死心,此个难医病最深。直须坐究探渊源,此道古今天下传。正坐端然如泰山,巍巍不要守空闲。直须提起吹毛利,要剖西来第一义。瞠却眼兮剔起眉,反覆看渠渠是谁。还如捉贼须见赃,不怕贼理深处藏。有智捉获刹那顷,无智经年不见影。深嗟兀坐常如死,千年万岁只如此。若将此等当禅宗,拈花微笑丧家风。黑山下坐死水浸,大地漫漫如何禁。若是铁眼铜睛汉,把手心头能自判。直须著到悟为期,哮吼一声狮子儿。君不见磨砖作镜喻有由,车不行兮在打牛。又不见岩前湛水万丈清,沈沈寂寂杳无声。一朝鱼龙来搅动,波翻浪涌真堪重。譬如静坐不用工,何年及第悟心空?急下手兮高著眼,管取今生教了办。若还默默恣如愚,知君未解作工夫。抖擞精神著意看,无形无影悟不难。此是十分真用意,勇猛丈夫却须记。切莫听道不须参,古圣孜孜为指南。虽然旧阁闲田地,一度赢来得也未。要识坐禅不动尊,风行草偃悉皆论。而今四海清如镜,头头物物皆吾听。长短方圆只自知,从来丝发不曾移。若问坐禅成底事,日出东方夜落西。
赠刘中秘怀默。明代。邝露。 浮海诸夷未定居,乘桴时过夕郎庐。兰台墨妙窥中秘,薇省文心逼子虚。凤诺昔传三殿诏,金泥长护九皇书。沉香浦外遥相忆,为驾琴高锦鲤鱼。
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二首(一作刘禹锡诗)。唐代。权德舆。 五驱龙虎节,一入凤凰池。令尹自无喜,羊公人不疑。天归京兆日,叶下洞庭时。湘水秋风至,凄凉吹素旗。丹旐发江皋,人悲雁亦号。湘南罢亥市,汉上改词曹。表墓双碑立,尊名一字褒。常闻平楚狱,为报里门高。
五子之歌。唐代。同谷子。 邦惟固本自安宁,临下常须驭朽惊。何事十旬游不返,祸胎从此召殷兵。酒色声禽号四荒,那堪峻宇又雕墙。静思今古为君者,未或因兹不灭亡。唯彼陶唐有冀方,少年都不解思量。如今算得当时事,首为盘游乱纪纲。明明我祖万邦君,典则贻将示子孙。惆怅太康荒坠后,覆宗绝祀灭其门。仇雠万姓遂无依,颜厚何曾解忸怩。五子既歌邦已失,一场前事悔难追。
半查索赋烘梅诗。唐代。全祖望。 山中方傲雪,日下已催香。我爱冰心冻,谁夸阳燧良。春应随腊转,人更较天忙。从此唐花墅,迎暄次第芳。
临江仙 题湖石水仙横幅。近现代。丁宁。 一夜天风仙梦冷,春光淡到无痕。试裁冰纻罥芳魂。依稀留色相,未许著纤尘。照眼淩波曾几劫,盈盈回雪丰神。偶因蘋梗示前身。翛然辞逝水,清境寄灵根。
挽周孟简长史。明代。杨士奇。 翰苑飞腾二十春,同乡同署更情亲。灯前对酒觥筹数,竹里联诗兴韵新。梁苑延枚心不展,湘江吊屈叹何频。俄闻瘗玉桑园上,老泪潸潸为故人。
拟古少年从军四首 其二。明代。黎遂球。 夜宿河上沙,日饮河流水。河黄不照面,心热酒发耳。男儿渐有须,安能悦女子。不如老边庭,梦我长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