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䆉稏卷晴畴,一目天隅尽好秋。路有醉人挑袯襫,边无嘶马趁兜鍪。
开张叶气凭弧矢,收拾丰年报冕旒。小小经纶已如此,不应留滞古梁州。
王总卿 其二。唐代。魏了翁。 浮云䆉稏卷晴畴,一目天隅尽好秋。路有醉人挑袯襫,边无嘶马趁兜鍪。开张叶气凭弧矢,收拾丰年报冕旒。小小经纶已如此,不应留滞古梁州。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元宵夜酌。明代。申佳允。 箫鼓花城处处声,衙斋命酒牍尘清。踏歌断续屏音乱,烛焰参差火树明。香入诗脾梅问约,寒侵韵骨雪寻盟。春风淡宕弦笙沸,卧理閒舒乐只情。
自汉江泛舟过宜城遇风雨大作。明代。边贡。 短棹骛洪河,川行忧畏多。转怜时役苦,无奈旅程何。雾黑江龙斗,云腥岸虎过。黄昏投古驿,从此顺风波。
清平乐 春去。南北朝。王沂。 宿酲初醒。袅袅吟鞭影。蜀道秦川行路永。罗袖残香消尽。清明寒食匆匆。能消几日东风。蝴蝶不知春去,画桥贪趁流红。
和柳子玉官舍十首·土榻。宋代。黄庶。 床前一尺二尺泉,床后三枝五枝树。眠闲图似在家山,梦魂不使东南去。
江再和戏答四篇 其三。宋代。程俱。 君家翠岩翁,三一久已守。与沈爱欲泥,宁饮声闻酒。当知华藏海,正在十二有。他年涅槃门,燕路须北首。胖然一心定,六贼如获丑。感彼志冰霜,吾衰等蒲柳。
鹧鸪天 其二。宋代。赵可。 十顷平波溢岸青。草香沙暖水云晴。轻衫短帽垂杨里,楚酒相看别有情。挥彩笔,倒银瓶。花枝照眼句还成。老来旋减金钗兴,回施春光与后生。
长歌送徐子与。明代。王世贞。 日予别诸君,杖节淮南天。羽声浮云立,四座俱茫然。挂帆沛流歌大风,调笑当时隆准公。淮阴祠前双眼白,嚄唶竖子非英雄。怒涛西来厚坤坼,突兀金焦峙拳石。天令片语破鸿濛,祜辈岂得施颜色。吾家菟裘近震泽,桃花欲飘不自惜。故国鲸鲵恣吞噬,长安马蹄甘局蹐。平生之交李与徐,徐卿自握灵蛇珠。畅如金尊濯醽醁,煜若铁网擎珊瑚。傍徨祗忧吾道绝,偃蹇肯受时名趋。建安七子总词客,开元八仙多酒徒。只今龌龊吴子辈,为汝跋扈开雄图。华阳碣石俱模糊,短裘数付黄公垆。卿今揖予何为乎,使旌不惊乾象改,匕首忽逝秋虹孤。君不见河之浒,津人如云棹人鼓。前迎王生后迎汝,桂枝丛丛蚌辉吐。彩毫一飞真宰失,迫胁江山傲千古。
忆馀杭 其八 武水幽澜。元代。吴镇。 一甃幽澜,景德廊西苔藓合,茶经第七品其泉。清冽有灵源。亭间梁栋书题满。翠竹潇森映池馆。门前一水接华亭。魏武两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