夬终伏剥果,畜极逢天衢。
否泰反其类,艮止与动俱。
此道固晓然,人情不同趋。
两目自安障,狂童为子都。
羁金络明月,骐骥旆疲驽。
静观若有得,知非降才殊。
但伤此道违,独行尝寡徒。
解后知我者,聊足以自娱。
次韵庐陵刘时见怀。唐代。魏了翁。 夬终伏剥果,畜极逢天衢。否泰反其类,艮止与动俱。此道固晓然,人情不同趋。两目自安障,狂童为子都。羁金络明月,骐骥旆疲驽。静观若有得,知非降才殊。但伤此道违,独行尝寡徒。解后知我者,聊足以自娱。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贺邝亲家八十一。明代。吴琏。 八百篯铿世所稀,五羊坛见古成之。南山瘦耸苍龙骨,老柏荣撑白鹤枝。棣萼楼前情绻绻,曾玄堂下乐怡怡。斑衣列舞头侵雪,此日何妨酗百卮。
收麦呈王松龄秀才。宋代。晁补之。 晁庄寂莫依东山,王庄负郭容往还。东山刺蓟深一尺,负郭家近饶盘餐。穿鞋戴笠随麦陇,旱日炎炎烟燎颜。贱贫辛苦事当尔,君屋鳞鳞三百间。
七娘子 晓汲。清代。严绳孙。 露华桐乳垂垂滴。亸风鬟、十八来晨汲。初景墙头,澹摇钗色。半牵玉虎全无力。新凉几日寻刀尺。便做成、出水曹衣窄。裙带频拈,袜罗愁湿。苔边定有惊鸿迹。
忆东阁手植花木用雍陶过旧宅看花诗韵。宋代。洪适。 分根徙核望春栽,曲径幽蹊手自开。今日成林浑著子,花时不折一枝来。
不将蜗角与人争,走侍双亲蜀道行。免为家书忧子美,饱闻情话悦渊明。
一名所得知多少,万事真宜审重轻。更愿相随且归去,田园薄有要同耕。
闻诗闻礼不赴秋试以七月二十五日离太学八月二十六日至兴国军喜其来也因作是诗。宋代。王十朋。 不将蜗角与人争,走侍双亲蜀道行。免为家书忧子美,饱闻情话悦渊明。一名所得知多少,万事真宜审重轻。更愿相随且归去,田园薄有要同耕。
送杜洲殷山长归天台二首 其一。元代。岑安卿。 殷肇土茫茫,诗歌玄鸟祥。建邦思得姓,易代复宾王。德泽流千古,云礽遍四方。深源还辅晋,郑国亦兴唐。奕奕家声远,绵绵世泽扬。停舟先过我,拥帚许相迎。讲道无馀蕴,论文得细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