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邑殿留司留相,东山无以我公归。
德人用舍关天运,世上巫感妄见机。
送安同知赴阙五首。唐代。魏了翁。 京邑殿留司留相,东山无以我公归。德人用舍关天运,世上巫感妄见机。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寤枕。清代。陈忠平。 寤枕非关梦,呵窗清气凝。夜凉初可觉,衣薄略难胜。万里隔云路,秋心怯一灯。嗜之惟此网,聊以忆吾曾。
游承天寺。元代。张仲深。 秋色今朝尽,西风落晚红。人心本无隔,节序不能同。杖策孤村外,斋居乱水中。坐看驰骋者,行李自匆匆。
登焦山二首。宋代。蔡肇。 野旷天平入,潮生海倒流。帆余闽峤色,雁带玉关秋。斋近鸟鸢集,渔残纲罟收。虽云是吾土,兹日始能游。
寄程内翰。明代。钟芳。 忍使纤埃蔽斗光,暂韬锋锷向南荒。定知风日不到处,自有宝书森玉堂。危涉崄巇皆坦荡,澹甘藜藿亦膏粱。寒芳无数探春信,一任夭饶傍短墙。
临江仙 闺怨。明代。刘基。 织女机边如镜月,夜深长照空帏。玉笙簧冷凤孤飞。苔阶行遍,霜露剥裳衣。华表柱头荏白鹤,不知何日来归。故山今在故人稀。沉思似梦,垂涕掩朱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