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钢(一作纲)(一一八四~?),高宗吴后侄孙。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童子试,时年九岁。宁宗嘉泰初通判临安府(《咸淳临安志》卷五○)。嘉定八年(一二一五)通判建康府。九年,除太社令(《景定建康志》卷二四)。事见《两朝纲目备要》卷二。今录诗三首。 ...
吴钢。 吴钢(一作纲)(一一八四~?),高宗吴后侄孙。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童子试,时年九岁。宁宗嘉泰初通判临安府(《咸淳临安志》卷五○)。嘉定八年(一二一五)通判建康府。九年,除太社令(《景定建康志》卷二四)。事见《两朝纲目备要》卷二。今录诗三首。
天保弟被荐继得子因寄是诗。宋代。彭汝砺。 雁足书何速,灯花喜更频。桂攀天上近,珠入掌中新。骥种仍多子,龙标又得人。贺觞俱见在,留待禁城春。
次和定甫台长病起韵 其二。清代。赵树吉。 脱绣常辞客,因痾得数游。丹铅犹矻矻,谤誉漫悠悠。上界足官府,散仙谁侣俦。似闻舐余鼎,鸡犬已丹丘。
感慨四首 其四。元代。王冕。 昨访三生石,今登二老亭。痴烟含树黑,野草满山青。归鸟还知倦,悲笳不忍听。又闻龙臆马,趁逐豹文鼮。
得南信四首 其二。唐代。王翰。 闻道乌蒙万里州,天南地北两悠悠。饥来口吃谁家饭,死去尸填何处沟。衣弊不堪逢岁暮,囊空兼恐值年忧。白头未白馀多少,消得秋风一夜愁。
到乌鲁木齐。清代。史善长。 到戍如到家,喜得息行李。况我病狼狈,九死一生耳。初望见汉城,一道烟光紫。嘈嘈市井开,辘辘轮蹄驶。老树但榆柳,槎蚜环半里。突兀虎头山,赤壁晴霞起。溪水纵横流,冻处冰齿齿。何处秀野亭,久圮无遗趾。酒肆错茶园,不异中华里。驱车化成坊,店房高列几。两仆掖我下,摇摇步难徙。居停主人贤,先为备薪水。且往大帅府,乞假容调理。乡友四五人,亲情骨肉比。劝慰伴晨昏,饮食谋甘旨。一笑语我仆,到此即便死。已胜土鲁番,黄钱无半纸。
江涨桥步月。宋代。张洵。 北郭月初上,江桥策杖还。天空秋影澹,风定市声闲。隐隐渔家火,遥遥湖上山。沿缘独归去,门巷未曾关。
秋日犍为道中(一作途中感怀)。唐代。崔涂。 久客厌岐路,出门吟且悲。平生未到处,落日独行时。芳草不长绿,故人无重期。那堪更南渡,乡国已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