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是儒宗,中为道本,中是禅机。这三教家风,中为捷径,五常百行,中立根基。动止得中,执中不易,更向中中认细微。其中趣,向词中剖得,慎勿狐疑。个中造化还知。却不在、当中及四维。这日用平常,由中运用,兴居服食,中里施为。透得此中,分明中体,中字元来物莫违。全中了,把中业劈破,方是男儿。
沁园春 勉中庵执中妙用。唐代。李道纯。 中是儒宗,中为道本,中是禅机。这三教家风,中为捷径,五常百行,中立根基。动止得中,执中不易,更向中中认细微。其中趣,向词中剖得,慎勿狐疑。个中造化还知。却不在、当中及四维。这日用平常,由中运用,兴居服食,中里施为。透得此中,分明中体,中字元来物莫违。全中了,把中业劈破,方是男儿。
李道纯 ,湖南都梁(武冈)人,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字元素,号清庵,别号“莹蟾子”。精于内丹学。李道纯博学多才,他的内丹理论兼容并包,系统非常完整。其师王金蟾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李道纯融合内丹道派南北二宗。其内丹理论以“守中”为要诀。 故后人称其为内丹学中的中派。 ...
李道纯。 李道纯 ,湖南都梁(武冈)人,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字元素,号清庵,别号“莹蟾子”。精于内丹学。李道纯博学多才,他的内丹理论兼容并包,系统非常完整。其师王金蟾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李道纯融合内丹道派南北二宗。其内丹理论以“守中”为要诀。 故后人称其为内丹学中的中派。
雨泛湖上观梅。清代。金侃。 细雨春波远浸天,梅花烂漫满溪湾。烟中人语前村树,雪里鸡声隔岸山。画桨每侵疏影瘦,芳尊浑带冷香还。绝胜雪夜寻安道,归路渔灯照醉颜。
和袁香亭清话。清代。姚鼐。 白头老子尚婆娑,未便空山考在阿。红药阶前春事减,沙棠舟上酒情多。衣沾天女花难去,隙阅奔驹影易过。试就诗人乞禅悦,右丞容即古维摩。
残春晚起,伴客笑谈。唐代。白居易。 掩户下帘朝睡足,一声黄鸟报残春。披衣岸帻日高起,两角青衣扶老身。策杖强行过里巷,引杯闲酌伴亲宾。莫言病后妨谈笑,犹恐多于不病人。
心远亭探梅得阳字。明代。梁有誉。 招携欣过水云乡,祇为寻芳兴倍长。偶傍池中微见影,忽从林里暗闻香。菟园飘处随残雪,汉苑开时带夕阳。羡尔浮丘山畔宅,岁寒千树得徜徉。
题留馀堂为潘大司马。明代。胡应麟。 朝日堂开霅水滨,昆山入坐照嶙峋。骑曹官显非先世,驷马宾多属后人。绿野云萝长护色,平泉花木尽含春。谩将七叶誇门第,百代勋庸属老臣。
大行挽诗二首 其一。宋代。刘攽。 受名从大行,复土自因山。秋草龙髯堕,宫烟泪竹斑。不知汲水远,犹与化人还。寂寞崦嵫日,空瞻咫尺颜。
促拍丑奴儿(水仙)。宋代。朱敦儒。 清露湿幽香。想瑶台、无语凄凉。飘然欲去,依然如梦,云度银潢。又是天风吹淡月,佩丁东、携手西厢。冷冷玉磬,沈沈素瑟,、舞遍霓裳。